超8000亿元!银行“二永债”发行加速,揭秘为何提速
银行“二永债”(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发行动能加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监管政策支持":近年来,中国监管部门鼓励银行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来补充资本,以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这些债券被视为一种有效的资本补充工具,有助于银行满足监管资本要求。
2. "资本补充需求":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市场的深化,银行体系面临资本补充的需求。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银行和城商行来说,通过发行“二永债”可以较为便捷地补充资本。
3. "利率环境":当前市场利率水平相对较低,发行“二永债”的成本较低,这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个较好的融资时机。
4. "流动性管理":在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下,银行通过发行“二永债”可以增加流动性缓冲,有助于银行更好地管理资产负债表。
5. "市场认可度高":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在市场上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这些债券的发行通常能够获得较好的市场反响。
6. "国际经验借鉴":国际上许多国家的银行也普遍采用发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方式来补充资本,中国银行借鉴了这一国际经验。
7. "优化资本结构":通过发行“二永债”,银行可以优化其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从而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超8000亿元的“二永债”发行
相关内容:
受访专家指出,相较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普遍面临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问题,叠加当前经济环境的影响,其资本补充压力更为突出。在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和资本监管标准持续趋严的双重背景下,银行业对资本工具的依赖程度仍将维持高位。
二季度发行43只“二永债”
6月26日,承德银行在中国货币网公开了2025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第一期)的发行情况。公告内容显示,该行于6月25日以100元/百元面值的发行价格,实际发行总额为15亿元的永续债,发行时票面利率为2.80%。
无独有偶,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也在同日公布了该行2025年二级资本债券(第一期)的发行情况,该二级资本债同样在6月25日簿记建档。此外,该期债券计划发行规模为人民币20亿元,同时设置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的超额增发权,最终实际以顶格规模发行,总额为25亿元。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二季度以来,商业银行“二永债”发行数量明显上升。根据中国货币网不完全统计,仅6月份以来就有浙江稠州银行、四川银行、青岛农商银行等15家机构密集发行“二永债”补血,与今年一季度的寥寥数家形成鲜明对比。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6日,年内商业银行“二永债”总发行量已达到8110.60亿元,发行数量达到52只。其中,一季度仅发行9只,发行总量为1738.60亿元,未及二季度发行量的三分之一。
为何近期银行密集发行“二永债”?
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认为,这一现象受到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相较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普遍面临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问题,叠加当前经济环境的影响,其资本补充压力更为突出。与此同时,伴随商业银行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张和风险加权资产的不断增加,资本需求也相应提升。“二永债”作为补充二级资本和其他一级资本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提升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帮助银行更好地满足日趋严格的监管要求。
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需求迫切
值得关注的是,6月23日晚间,随着建设银行宣布1050亿元定增募资落地,四家国有大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注资已全部到账,此前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和邮储银行也已陆续完成定增。其中,由财政部以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为资金来源认购的募资金额分别达到1124.2亿元、1650亿元和1175.8亿元。
在“二永债”发行上,国有大行发行数量少但额度占比高。记者梳理中国货币网数据发现,今年以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均有发行二级资本债或永续债的公告,发行的“二永债”总额为4100亿元,达到年内银行“二永债”发行总额的半数以上。
刘有华指出,国有大型银行在获得特别国债注资等政策支持后,资本补充压力有所缓解,可能相应会调整“二永债”发行节奏,但资本补充需求更为迫切的中小银行仍将是这一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值得注意的是,在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和资本监管标准持续趋严的双重背景下,银行业对资本工具的依赖程度仍将维持高位。
Wind数据显示,年内已有36只银行“二永债”被赎回,赎回量为4401.30亿元。此外,也有中小银行选择不行使赎回权。今年4月18日,南昌农商行发布公告称,不行使“20南昌农商二级01”的债券赎回选择权。5月30日,长春农商行也宣布对“20长春农商二级01”延期赎回三个月。
财通证券研究所业务所长、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在研报中指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债不赎回未必是账上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偿付,事实上银行账面上的周转现金、存放同业款项及金融投资等科目都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问题的根源在于一旦偿付且没有新发批文,对于资本充足率的负面影响让部分银行选择了不行使赎回选择权。整体来看,随着各项政策的实施和兼并重组的推进,中小银行信用风险可控。
刘有华建议,除发行“二永债”外,中小银行还可通过多元化渠道补充资本。
“中小银行可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增资扩股等方式夯实资本基础,也可以灵活运用优先股和可转债等工具,充分发挥其融资成本较低、灵活性较高的优势,还可以通过优化信贷资产配置和投资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和内源资本积累水平。”刘有华分析道,“中小银行应当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融资策略,精准把握市场时机,在确保资本充足的同时,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配置。”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