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炒股族,如何在理财与学业之间找到平衡之道

校园炒股族,如何在理财与学业之间找到平衡之道"/

校园炒股族,即指在校园内进行股票投资的学生群体。他们希望通过理财投资实现资产的增值,但同时也要兼顾学业。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分析:
### 理财与学业的关系
1. "时间管理":炒股需要关注市场动态,花费时间研究、分析,这可能会与学业产生冲突。 2. "心理压力":股市波动较大,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学业。 3. "资金安全":校园炒股族往往资金有限,风险承受能力较低,需要谨慎操作。
### 理财与学业兼得的方法
1. "合理规划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学业不受影响。可以将炒股时间安排在课余时间,如周末或假期。 2. "分散投资":不要将所有资金投入单一股票,分散投资可以降低风险。 3. "学习基础知识":了解股票市场的基本知识,包括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工具。 4. "寻求专业指导":可以请教有经验的投资者或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投资能力。 5. "控制风险":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设置止损点,避免因股市波动而影响学业。
### 总结
理财与学业并非不可兼得,关键在于合理规划时间和精力,控制风险,并不断学习。以下是一些建议:
- "平衡学业与投资":确保学业不受影响,将投资作为业余爱好。 - "谨慎

相关内容:

儿子,你去炒股票吧!”

当上海财大浙江学院大二学生胡家祺听妈妈这么说时,吓了一跳。

妈妈说,投资理财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课,既然要学,不如早点趁这轮牛市开始学。她对儿子的要求是:不一定要赚到钱,但至少要搞明白股票是怎么一回事,拥有初步的理财能力。

胡家祺是在今年3月初开的户。回校后,他发现,自己并不是唯一的“校园炒股族”。有几个专业,甚至整个班都成了“股民”。

大多数人“股龄”不到三个月

“有个老师建议我们玩玩‘模拟炒股’软件,我买了些证券类股票,正好碰到一轮行情,‘100万元’本金赚了‘50多万元’,觉得自己还蛮有炒股天赋的,就入了市。”该院金融学专业大二男生徐雷说。

徐雷的父母看到儿子模拟炒股的成绩,就给了儿子两万元钱。徐雷不慌不忙,根据模拟时的经验买入了两只股票,成本是23元,然后在每股30元时抛出,小赚了一笔。初战告捷,让他心情很不错,只是后来两只股票冲到了每股40元,他又郁闷了半天。

在炒股的大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徐雷这样的新股民。女生陆烨说,身边的同学、朋友都炒股,还劝她说再不炒就迟了,她便入了市。她所在的金融学专业炒股的人多一点,其他专业相对少一点。

胡家祺说,这段时间以来,已有好几位同学也学着开了户。有同学听说股市跌了,便说:“哦,那我去抄底!”有些同学还在观望,他觉得,假如指数继续上涨,会有更多人入市。

男生涂海帆已是老股民。2012年他要考证券从业证,想对证券市场有点感性认识,就开了户,他买的股票很快停牌重组了,他就没管它,前段时间行情好,他一看赚了10%多,又追加了投资。

手机APP成90后“炒股神器”

“那天我去证券公司,看到一个大妈对着电脑操作炒股软件,完全看不懂。”男生潘刚樑说。

不会用炒股软件,如何炒股?潘刚樑的“炒股神器”是手机APP,界面简单,很容易上手,既能查阅行情,又能买入卖出,这也是他身边同学的普遍选择。

很多大学生股民同样利用手机来选股。女生郑倩倩学的是金融专业,关注证券新闻也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她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个证券新闻APP,不管是在寝室还是教室,打开都能看。此外,因为她发现有利好消息出来的时候,政策利好股一般都能涨,就每天用APP看时政新闻,跟着动向买股票。

手机微信同样成了“炒股神器”。女生陆烨说,她爸爸有个同学是老股民,经常会在朋友圈荐股,她父母就让她加了这个叔叔的微信。前几天叔叔推荐一只股票,叫她也买,结果当天一开盘就涨停了。从此以后,她对叔叔更加佩服,经常在微信上向叔叔讨教一些炒股的技巧。另一位女生说,自己有个朋友在证券公司实习,能看到老总的微信朋友圈,有什么好股,就会转发给她。还有一些大学生,会关注微信上的炒股公众号,根据里面的推荐来买。徐雷说,他家里人每天晚上都会开“微信股东大会”,市场不好的时候就相互鼓劲。

上课的时候不能对着电脑,却能带上手机。徐平说,自己在看书的时候,会忍不住把手机设置屏幕常亮,看看行情如何,有时候上课也会忍不住偷偷看几眼。股市开市的时间与上课时间基本重合,老是盯盘,对学习还是有影响的。不过,他们毕竟是财经类院校,很多老师对此比较宽容,因为学生毕竟是在“做与专业有关的事”。

大学生炒股,爸妈怎么看?

这几位接受采访炒股的大学生都说,父母对他们炒股持支持态度。家长分两类,一类是从来没有碰过股票的,自己不敢炒,但看着股市的财富神话还是有点眼热,希望孩子能学到从股市里掘金的方法;另一类自己本身是老股民,因此特别鼓励孩子学习投资股市。

徐雷仍然记得,自己在2007年读初中时,每天放学回家,都会看到电视里财经节目在讲股市。他爸妈就是那一波入市的,刚开始赚了不少,但后来跌了,不懂得及时止损,最后割肉出来。因为有那样的黑色记忆,徐雷买了股票后涨了点,爸妈便劝他见好就收,但徐雷坚持己见、拿着不动,事后证明他是对的。这让徐雷坚定了信心,觉得在牛市一定要捂住。不过,前几天市场调整的时候,爸妈事先已经有预感,告诉儿子要做好准备。他却认为,前一天已经跌了180点,差不多了,结果当天跌了140多点,第二天又跌了100多点。这让他觉得,老股民的意见还是很值得听的。

“我妈说,有些人打了一个月工挣几千块,如果你在家里按按键盘就能赚四五千块钱,那多厉害!”胡家祺是宁波人,很多家庭都尝试各种投资渠道。妈妈说,学习投资最好的方法就是实战,她不但鼓励胡家祺开户入市,还手把手教他如何选股,如何操作。除了吸取妈妈的经验,胡家祺还把从会计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到选股上。他仔细查阅各公司的财务报表,对净利润、每股收益、市盈率进行分析。让他不明白的是,有的上市公司净利润是“负160亿”,股票却连连上涨,有的上市公司一个季度利润就有56亿元,却跌跌不休,股市似乎并不反映公司的价值。

学好本领才是正道

“亏了以后整个人状态都不好了,看书都看不进去,一直盯着屏幕,就希望它涨回来。”徐平说。他是在4月21日开的户,4月22日立马买了之前不断上涨的一只股票,但那时的涨幅已经到头了,没赚钱。之后他又买了好几只热门股,却总是扑空,目前已经亏了15%。

潘刚樑被同学戏称为“股神”。他比徐雷早两周入场,至今已赚30%。谈到经验,他却说:“只是运气好。老股民可能有点经验,对于年轻人来说,运气成分挺大的。”潘刚樑自称之前对股市一窍不通,连很多名词都是边炒股边百度的,他只是觉得年轻人应该什么东西都接触一下,抱着亏的心态去玩,所以对学习、生活的影响不算大。但他也见过有的大学生,在股市里一天赚三四千元,比毕业后的起薪还高,对学习就提不起劲儿了。他说:“这个钱来得太快,很容易让人迷失。”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没穿泳裤。”涂海帆说。他对股市有更多见解,认为从长期看股市肯定会与实体经济发展持平,泡沫大到一定程度肯定会破灭。作为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他更多地把炒股视为一个学习机会,透过表面的涨跌,可以窥见国家经济政策宏观层面的东西。他觉得,在大学阶段炒股,不一定要赢利,亏了就是买了个教训,毕竟自己还年轻,人生中还会遇到很多轮牛市,“把大学里该学的东西学好了才是正道”。

发布于 2025-07-02 10:14
收藏
1
上一篇:请求出错,状态码:0内容: 下一篇:在校大学生炒股热潮,揭秘大举入市背后的动机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