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陷阱!购买二手货竟成“鱼”待宰,别轻易“上钩”

警惕陷阱!购买二手货竟成“鱼”待宰,别轻易“上钩”"/

标题:“购买二手货竟成‘鱼’?谨防‘钓鱼’陷阱”
正文:
随着网络二手交易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平台上购买性价比高的二手物品。然而,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二手交易平台实施诈骗,让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货时防不胜防。今天,我们就来揭秘这些诈骗手段,提醒大家在购买二手货时如何防范风险。
一、常见诈骗手段
1.低价诱惑:不法分子发布极具诱惑力的低价商品信息,吸引消费者上钩。
2.虚假图片:使用虚假图片展示商品,或者上传与实际商品不符的图片。
3.虚构故事:编造各种理由,如“急需用钱”、“国外代购”等,让消费者产生同情心。
4.诱导转账:要求消费者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转账,而不是平台支付。
5.收取定金:以各种理由要求消费者先支付定金,然后消失。
二、防范措施
1.核实卖家信息:在购买前,仔细核实卖家身份,如实名认证、信誉度等。
2.查看商品信息:仔细查看商品描述、图片、价格等,确保信息真实可靠。
3.选择正规平台:尽量在知名、信誉良好的二手交易平台购买,降低风险。
4.谨慎转账:避免直接转账给卖家,尽量使用平台支付,确保资金安全。
5.保留证据:在交易过程中,保留好聊天记录、支付凭证

相关内容:

物品闲置不舍得丢,很多人会选择在二手平台进行转卖,买家在二手平台淘货交易,图的也是实惠。但殊不知,在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眼里,这些买家就成了鱼塘里的“鱼”。近期,常州警方辗转全国8个省份,成功打掉一个“杀鱼盘”诈骗团伙。

被骗后,他们由“鱼”变“渔夫”

2019年10月,河北邯郸的陈某在一个二手交易平台看中一台苹果手机,卖方建议微信详谈。讲好价钱后,对方发来一个付款链接,陈某打开链接后发现确实为先前浏览过的二手平台,于是爽快地付款3700元。然而,货款到账的下一秒,陈某发现自己已被卖家微信拉黑。

嫌疑人使用多个手机与受害者进行联系

汪某峰是广州一所职校的学生。2019年8月,在一个计算机技术交流群中,他偶然了解到“钓鱼网站”。由于自己本身学习的就是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汪某峰很快就自学了如何模仿正规的二手交易平台,搭建高仿的钓鱼网站。他成为一名“船长”,将搭建的“钓鱼网站”以每月几百元的租金月租给下线。

下线手下又有很多的“渔夫”,在二手下线广“撒网”,以低廉的二手物品吸引买家。成功“运营”一段时间后,汪某峰的同班同学也加入到这一行列,短短两个月不到,两人就非法获利数万元。

三百多人被骗,涉案百余万

2019年10月15日,常州市民马某在二手平台购买尼康相机时,遭遇“杀鱼盘 ”后报警。在侦破案件过程中,这个制作虚假链接实施网络诈骗的“杀鱼盘”团伙进入了警方的视野。

民警侦查发现,搭建的“钓鱼网站”通过接口连接到事先设置好的支付平台,通常是购物卡或者充值卡购买链接,事后再将卡转卖套现。而所得钱款,参与人员会按比例分赃。这个团伙的诈骗套路也基本相同:就是通过QQ或者微信对二手电子商品进行议价,当受害人点击购物链接付款后,便将其拉黑。

嫌疑人从外地押解回常州

2019年11月底,案件专案组抽调警力奔赴重庆、广州、湖南、江西、山东、广西、河南、河北等 8 个省份开展抓捕工作,成功抓获团伙成员23人,当场查获手机70余部、电脑20余台、电话卡300余张等作案工具。截至目前,全国已核实案件三百余起,涉及被害人数百人,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涉案金额达一百余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汪某峰、陈某等6人被依法移送审查起诉,其余人员仍在继续侦查阶段。

警方提醒,网购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交易平台完成交易,使用平台提供的交流系统进行沟通,对于遇到低价抛售产品和私下交易的,须提高警惕,绕开平台得到的网址链接和二维码千万不要随意点击,谨防钓鱼网站。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 王德俭;综合平安常州 武进台

发布于 2025-07-02 17:24
收藏
1
上一篇:十城“限售令”到期,楼市未来走向何方? 下一篇:固态电池再掀涨停潮!这5只龙头股明日或继续爆发(附深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