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摇号公证 不要以为是“打新股”
买房摇号公证,并非简单的“打新股”,它实际上是一种法律程序,旨在确保房地产摇号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以下是关于买房摇号公证的详细解释:
1. "摇号公证的目的":
- 确保摇号过程的公正性:通过公证,可以证明摇号过程是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的,防止人为干预,保证摇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 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公证可以确保摇号过程公开透明,避免开发商或相关部门滥用权力,损害购房者的利益。
2. "摇号公证的具体流程":
- 购房者或开发商向公证机构提出公证申请。
- 公证机构对摇号活动的准备工作进行审查,确保摇号设备、摇号程序等符合规定。
- 摇号当天,公证人员现场监督摇号过程,并制作公证文书。
3. "摇号公证与“打新股”的区别":
- "性质不同":摇号公证是一种法律程序,旨在确保摇号过程的公正性;而“打新股”是指投资者通过申购新股来获得配售股份的过程。
- "参与主体不同":摇号公证主要涉及购房者、开发商和公证机构;而“打新股”主要涉及投资者、发行人和承销商。
- "目的不同":摇号公证的目的是确保摇号过程的公正性,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阅读延伸:买房摇号公证 不要以为是“打新股”
3月28日19时,杭州楼市再度传来重磅消息:杭州将采取商品住房销售公开摇号全程公证制度,细则很快会公布。这意味着,杭州将成为继上海、南京、成都、武汉等地之后,又一个实施购房公证摇号政策的城市。
购房公开摇号、全程公证,重点是公证。在这之前,许多楼盘都已经开始采取摇号买房,但这种做法一方面并没有让购房者觉得公平,另一方面也没有减少炒卖房号、捆绑搭售等现象,而后者恰是导致前者的重要原因。参加过摇号的人都知道,房开商摇号只是走过场的房源分配方式,至少一部分房源早已名花有主。这都无需多说了。
即将出台的楼市新规,则是从维护楼市稳定、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进行市场纠偏。换句话说,这是确保市场公平的一种办法。就像排队,如果不断有人插队,到最后谁还愿意老老实实排队呢?全程公证,就是为了杜绝插队现象发生。当然,你不能说公证也可能作弊,如果连这都不相信,那就让人没法接话了。
不过,公平往往是以牺牲效率为前提的。公开摇号加全程公证,固然可以遏制插队行为,但同时也可能造成一种情形,即无形中烘托了市场氛围,提升了购房者的预期。
说明白一些,原来一个楼盘可能有500人参加摇号买房,如果现在符合基本购房条件者都可参加摇号,受政策刺激,前往摇号的人很可能不断翻倍。所以,购房新规还没出台,已经有人把摇号公证购房比喻为“打新股”了。
什么叫“打新股”?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抽中大奖的另一种说法。但要知道,购房是一项重要家庭事项,需要综合考量,而不要因为有了购房资格就兴冲冲地跑步进场。这不仅会加剧购房热,还可能导致个人财务风险。
这也提醒了,新规在出台前,有必要对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判,并提前加以预防。这样好的政策才不会在执行中扭曲走样,以至于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那么,政策的效率体现在哪里呢?可以说,摇号购房是保障游戏的基本公平,而效率只能从相关政策以外的措施去实现。摇号购房,其实和小升初摇号、车牌摇号一样,都是供求矛盾难以缓解的缘故。例如,道路资源就这么多,每年无论增加多少车辆都可以挂牌上路,其结果就是大家都开不动车了。也就是说,摇号是在资源稀缺的背景下进行公平分配的无奈之举。所以,只有当资源相对充裕,可以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供求矛盾得到缓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述这些问题,也使社会效率得以体现。
值得一说的是,和票证时代的背景不同,当时是因为资源极度贫乏,所以采取以票证限量供应的分配方式,而如今,“车票”“房票”等重出江湖,则是出于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日子好了,一户家庭不止想买一辆车了,买房者的刚需背后也有改善生活品质的需求,小升初摇号同样如此,不是没地方上学,而是想上好的学校。所以,政府部门应着眼于此,从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入手,不断做大蛋糕,这样才能真正兼顾到社会的公平与效率。
(钱江晚报 评论员 魏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