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调整冲击波,期货公司收入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非银同业存款利率的调整,通常是指银行间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存款利率变动。这种变动对于期货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收入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分析:
1. "成本上升":非银同业存款利率的上升意味着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吸收同业存款时的成本增加。如果期货公司的同业存款规模较大,那么利率上升将直接导致其资金成本上升。
2. "收入压力":期货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交易手续费、资产管理、咨询服务等。在成本上升的情况下,期货公司需要通过提高收入来抵消成本上升的压力。
3. "市场竞争":在利率上升的环境下,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可能会加剧。期货公司可能需要通过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优惠的交易条件等方式来吸引客户,这可能会增加其运营成本。
4. "风险管理":利率变动对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货公司需要更加谨慎地管理其资产负债结构,以避免因利率变动而导致的财务风险。
5. "政策影响":非银同业存款利率的调整可能与国家的金融政策有关。期货公司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向,以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针对这一现象,期货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
-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通过调整资产配置,降低对同业存款的依赖,从而降低资金成本。
-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交易流程等方式,
相关内容:
此前,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2024年11月28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以下简称利率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议》和《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
《倡议》将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金融基础设施机构的同业活期存款主要体现支付结算属性,应参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合理确定利率水平;除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外的其他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应参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合理确定利率水平。
非银同业存款主要涉及公募基金(货币基金是大头)、银行理财、券商资管计划、信托计划、保险资管计划等资管产品、证券及期货保证金存款、券商等非银机构自有资金以及金融基础设施机构沉淀资金等。随着非银同业存款利率的下调,期货公司利息收入将受到显著影响。
华源证券分析师廖志明研报数据显示,2023年期货保证金存款平均规模约1.5万亿元;2024年11月初,期货保证金存款(为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高达1.9%。
廖志明表示,本次《倡议》规范后,预计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将全面降至1.5%及以下,未来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上限将跟随央行7天回购利率及时变动。
利率下行,期货公司收入承压
受市场行情、交投情绪变化及交易所返还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期货行业的盈利能力经受了一定考验,期货公司多数存在手续费收入减少、利息收入下降、自营表现不佳等情况,从而导致整体经营业绩呈现疲软的态势。
此前,国内多家期货交易所同时发文,从2024年10月25日起对部分期货和期权交易征收申报费,这一举措使得许多高频交易的期货策略不再适用。有私募从业人员表示“手续费会占到高频交易总成本的80%以上。”这也使得期货公司的收入减少。
根据中期协数据,2024年上半年,全国期货公司母公司口径实现营业收入179.7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74%;实现净利润38.4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2.87%。
“今年9月底以来,国内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对股市及相关市场的提振作用十分显著,金融期货及商品期货的活跃程度显著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期货公司业务量的增长。与此同时,期货公司自营投资收益也有所改善,部分资金利息在10月份并表也拉动业绩增长。”上海东亚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景川表示。
“总的来看,预计今年最后一个月期货公司的利润增长速度可能下降,但交易驱动因素仍然存在,期货公司今年全年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是大概率事件。”景川说。
(张良 实习编辑 李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