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阿姨坚持转走150万,民警三次登门劝说终被拒门外
这个事件听起来像是一个真实的社会新闻。根据描述,可能的情况是这样的:
一位居住在上海的阿姨执意要将150万元人民币转走,但民警为了确保这笔交易的安全,多次上门进行劝说和解释,但阿姨却坚决拒绝,甚至将民警拒之门外。这种情况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误解或误信":阿姨可能对这笔交易有误解,或者被不实信息所误导,认为这笔钱是合法的或者对她有利。
2. "诈骗防范":民警可能怀疑这是一起诈骗案件,试图通过劝说来阻止阿姨上当受骗。
3. "个人意愿":阿姨可能有自己的理由,不愿意接受民警的建议,可能是出于对民警的不信任,或者她有自己的计划。
4. "沟通障碍":可能存在沟通上的障碍,使得民警的劝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此类情况,民警通常会采取以下措施:
- "耐心沟通":民警会继续耐心地与阿姨沟通,解释情况,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 "法律介入":如果怀疑是诈骗,民警可能会联系相关部门,依法进行调查。
- "心理辅导":如果阿姨的情绪比较激动或者有心理压力,民警可能会建议进行心理辅导。
最终,通过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引导,以及持续的沟通,希望能够帮助阿姨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并作出明智的决定。
相关内容:
来源:新民晚报
近日
家住上海普陀的一位女子
被民警“盯”上了
民警几次三番上门
她竟装作不在家
还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要上医院……
究竟什么情况?
事情还要从上个月说起
今年5月21日下午
普陀公安分局反诈中心接到预警
辖区居民刘阿姨(化名)
将150万元通过网络转入一个可疑账户
疑似遭遇诈骗
民警立刻上门了解情况。然而,没想到第一次民警和记者(反诈志愿者)上门时,刘阿姨的丈夫称她不在家,对民警也比较抗拒,不断催促他们离开。经过十多分钟耐心沟通,他才同意帮忙拨打妻子刘阿姨的视频电话。

令人意外的是
刘阿姨从家里出来了!
见到刘阿姨的第一时间,民警立刻核实钱款的去向。刘阿姨坚称自己把钱借给了一个亲戚,但无论怎么劝说,她始终不愿当着民警的面联系所谓的“亲戚”,也拒绝出示相关的借钱聊天记录。民警只好先将她带回派出所继续劝导。
可就在前往派出所的路上,刘阿姨在与记者单独交谈时,讲出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这笔钱,是借给她认识十几年的好姐妹的,因为之前欠过她的情,非常珍惜这份情谊。

怀疑刘阿姨遭遇了杀猪盘
民警和记者苦口婆心
与刘阿姨沟通了三个多小时
仍毫无进展
刘阿姨坚持不联系对方
而此时刘阿姨也已经显得有些烦躁,说自己血压高快晕倒了,身体不适要去医院。当民警表示是在帮助她时,刘阿姨甚至说“是你们民警莫名奇妙来找我”……首次劝阻工作只得暂时搁置,刘阿姨也在亲戚陪同下前往医院。

民警并未放弃劝阻
随后向居委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
原来,刘阿姨的儿子智力残疾,需要她照顾,家中还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需要赡养。这150万元是她从股票账户中提取的全部积蓄。转走这150万元后,刘阿姨的积蓄也所剩无几了。在调查中,民警发现这150万元并未进个人账户,而是打入了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企业账户。
同时,与刘阿姨的第二次交流中,刘阿姨的说辞又改变了。第一次劝阻,刘阿姨声称是给外地的小姐妹应急买房子,而第二次却说是借给别人买黄沙水泥做生意。

第二次的劝阻工作又持续了三个小时,刘阿姨始终不肯说清真相。民警了解到她有两部手机,其中一部是新买的,但她拒绝拿出来给民警查看。
劝阻进行到晚上,似乎有了一些进展。刘阿姨主动给民警查看手机。民警发现她手机里有很多投资好友,但一碰到关键信息,阿姨就会直接拿回手机删除聊天记录,导致民警没法掌握关键信息来研判分析。

五天后民警再度上门
他们发现
刘阿姨名下账户又多了一笔35万元
据调查钱款是问其妹夫借的
为防止刘阿姨再度被骗
民警冻结了这笔资金
而这次上门,又是她丈夫开的门,称刘阿姨很早就出门了,最近经常早出晚归见不到人,手机也关机了。民警持续联系了两个小时,终于找到她,并约定第二天早上到派出所见面。

第二天在派出所碰面的时候,刘阿姨却告诉记者,150万都已经转出去了,没什么好多说的,而且手机关机很正常,不需要担心。
其实,这次刘阿姨愿意来派出所,是因为她无法继续转账,希望民警帮她解冻银行卡中被冻结的35万元。刘阿姨表示,希望民警不要管她的事情,只需要等两个月就能证明一切。

此后,无论民警、记者还是居委会工作人员如何劝说,刘阿姨始终沉默不语。据悉,从刘阿姨上个月转出150万至今,包括7名民警、3名记者(志愿者)和2名社区工作人员在内的12人已经连续跟进、反复劝说,然而,多次努力却始终无果。
事后民警分析,刘阿姨或许已经意识到自己被骗,但始终不愿承认。民警只能通过跟她家属和居委联系,告诫他们不要再借钱给阿姨了。
新民晚报综合新闻坊、案件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