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三种核心能力,股市赚钱不再是梦
在股市上赚钱,确实需要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1. "风险管理能力":
- "理解风险":投资者必须了解股市中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 "资金管理":合理分配投资资金,不要将所有资金投入到一个或几个股票上,分散投资可以降低风险。
- "止损和止盈":设定合理的止损和止盈点,避免因情绪化交易而导致的损失。
2. "分析和判断能力":
- "基本面分析":研究公司的财务报表、行业地位、管理层能力等,以判断公司的长期价值。
- "技术分析":通过分析股票价格和成交量的历史数据,预测股票未来的走势。
- "市场情绪分析":理解市场情绪和趋势,对市场动态有敏锐的洞察力。
3. "耐心和自律能力":
- "耐心":股市投资需要长期耐心,不能期望短期内获得高额回报。
- "自律":遵守自己的投资计划,不因市场的短期波动而改变投资策略。
- "持续学习":股市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领域,投资者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市场变化。
具备这三种能力,投资者可以在股市中更好地把握机会,降低风险,从而有可能实现盈利。然而,股市投资本身存在不确定性,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投资者应谨慎操作。
相关内容:
前言
所有看起来是免费的东西,实际上是最贵的东西。所有看起来是无门槛的东西,最后发现实际上是要求最高的东西。如果想进入股票市场,实际上几乎没有门槛,只需要开个户买个股票即可。但市场并不是来做慈善的,本质上这是一个财富再分配的市场。如果不具备一些基础技能,实际上很难在市场上赚到钱。我个人总结,需要具备交易能力、选股能力、择时能力才能在市场上赚到钱。接下来我给大家分析一下三种能力的重要性。交易能力
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中国股市交易数据模拟的文章,里面模拟了投资者在真实世界的回报分布,详见《股市交易中最残酷的真相》。从最后的模拟结果上看,股市里所有人都参与了极端剧烈的财富再分配,头部的越来越富,尾部的越来越穷。最终只有21%的人赚钱,79%的人亏钱。接近八成的投资者来股市是来做分母的,大部分人在市场上并没有赚到钱。交易本身就会带来财富再分配,交易的越多,财富贫富分化越大。如果随波逐流根据市场平均概率分布进行交易,最终大概率会陷入亏损。某种意义上,看准了再行动,减少无谓的操作是可以提升自己的交易能力的。如果一味的在市场上交易热点、随波逐流,最终很容易成为市场贫富分化的牺牲品。某头部期货公司披露过账户底层收益情况,我发现这个数据跟我的模拟数据结果是几乎完全一致的。数据显示:每日平均交易10次以上的客户,3年平均收益率是-79.2%;每日平均交易5次以上的客户,3年平均收益率是-55%;每日平均交易1次以上的客户,3年平均收益率是-31.5%;每日平均交易0.3次以上的客户,3年平均收益率是12%;每日平均交易0.1次的客户,3年平均收益率是59%。频繁交易的客户几乎必然亏损。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投资者而言,频繁交易绝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整体来说,所有客户的收益率呈现接近偏态分布,收益率的均值是-14%,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市场很无情,大部分人都很难在市场上赚到钱。一方面,交易能力需要克服自身人性上的弱点,敢于“众人恐惧我贪婪,众人贪婪我恐惧”;另一方面,交易需要克制自己,找到自己合适的能力圈,在能力圈里面放大自己的优势,才能拿到足够的收益。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选择看准了再做,适当降低交易频率,都是可以提高最终胜率的。如果你本身的交易能力并不出众,更多的是追逐市场热点,很难有勇气站到市场的对立面进行独立思考的话,频繁交易本身就会带来亏损。频繁交易+交易带来的财富再分配,是使得大部分人很难在市场上赚到钱。选股能力
股市中,不仅仅是交易才会带来财富的再分配,选股也会带来财富再分配。事实上,个股层面也存在很严重的财富分化。亨德里克·贝森宾德教授的论文《Long-Term Shareholder Returns Evidence from 64,000 Global Stocks》中统计了1990-2020年间全球股市64000只股票的回报后发现,头部最好的5家公司(占总数的0.008%,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腾讯)占了全球财富净创造的10.3%;头部最好的前159家公司(占总数的0.25%)占了全球净财富创造的一半;头部表现最好的前1526家公司(占总数的 2.39%)可以占全球净财富创造的全部;而靠后的接近98%占比的公司合起来并没有创造任何财富。一开始看到这个统计大家可能会想,或许我大A自有国情在,但本人也有幸进行过一次数据上的回测验证,发现A股这个现象更加明显,99%以上的A股都不值得买。研究发现A股头部15家公司(占总数的0.35%)就可以占全部A股净财富创造的全部。据本人统计,自1990年以来至2020年12月,A股全部上市公司共创造了9.9万亿的股市财富。头部第1名的贵州茅台就创造了2.2万亿的股市财富,仅1家就占据了全部A股创造财富的22%。头部4家(贵州茅台、中国平安、五粮液、招商银行)合计就创造了5万亿的股市财富,占据了全部A股创造财富的一半。A股头部15家公司(占总数的0.35%)就可以占全部A股净财富创造的全部,直接投资这十五只股票,就等于赚走了A股全部的钱,全球股市上这个值是2%,也就是说A股的财富分化更加厉害,A股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上来就是地狱模式。市场上的价值投资派大部分都不擅长交易,但价值投资派普遍擅长选股,他们用选股的优势弥补了自身交易的劣势,也能创造很好的回报率。伴随着基金规模增长,交易带来的额外收益是会被摊薄的,此时只能依靠选股获得更高收益。最著名的例子可能要数巴菲特持有可口可乐长达35年,把选股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对于普通人来说,并没有很扎实的个股研究能力,不仅仅交易会带来亏损,选股也会带来亏损。A股市场上好公司的回报和差公司的回报差距是惊人的,如果长期持有差公司,也几乎没赚到钱。普通人想在股票市场上赚些钱实在是太难了。择时能力
一轮牛市中,如果我们把成交量的柱子拆开,你会发现大部分人都是牛市后半段才入场的,也就是大部分人都买在拥挤的山顶上。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施东辉的一篇论文《Wealth redistribution in bubbles and crashes》使用上交所的底层数据论证了散户亏钱的主要原因其实是择时能力。简单解释一下文中的两张图,WG1代表50万以下资产的账户、WG2代表50万-300万资产的账户、WG3代表300万-1000万的账户、WG4代表1000万以上的账户。图1代表这些账户的累计投入股市的头寸,图2代表这些账户的累计损益。
普通人何去何从
那么大家一定会问,如果缺乏交易能力、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是不是就很难从市场中赚到钱了。确实是这样,正常情况下,如果三种能力你都不具备,基本上都是来市场上当分母的。如果从头学习训练自己的交易能力、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实际上是很难的,大部分人并没有这个时间精力。大家知道美股实际上是成熟市场,成熟市场多年以来发现,实际上普通人只有指数投资一条路可走。普通人投资股市有一种非常简单高效的解决方案——指数基金。巴菲特在2013年的致股东信中写道:“我会将我的遗产交给财产托管人管理,遗产受益人是我太太。我给财产托管人的建议再简单不过了:10%的现金用于购买短期政府债券,其余90%拿来用于购买成本极低的标普500指数基金。”巴菲特肯定是拥有交易能力、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的,但他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家人只是普通人,并不具备这些能力。为了防止自己的遗产被白白消耗,他早就明确了对于自己遗产的处理方式就是买成指数基金。但,为什么是指数基金呢?指数基金的魔力
让我们来挨个从交易能力、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上看指数基金的优势。首先,指数基金基本上很少交易,换仓频率极低,这就天然的导致不会存在被交易因素“财富再分配”的情况。很少交易本身就意味着不会因为过度交易而白白损失财富。——放弃交易本身意味着超过了绝大多数人的交易能力。然后,指数基金完全不选股,被动配置行业里面目前市占率最高的公司。配置足够分散,多多少少的买入了一些头部2%的创造财富的公司,即使只是买了一些最终也能够给整体带来足够的收益。在分散买入的情况下,虽然有一些效率浪费,但最终也选到了那些头部公司,获得了一个平均值以上的结果。——放弃选股本身就意味着你超过了绝大多数人的选股能力。最后,指数基金完全不择时,只拿长期收益。定投指数基金本身意味着放弃择时收益,选择持续买入并持有,这种方式最简单也最具备可执行性,简单也意味着坚持,也意味着生命力。——放弃择时本身就意味着你超过了绝大多数人的择时能力。满招损,谦受益。有时候放弃反而意味着获得了更多。知道自己的弱项在哪里,用规则性的系统性的方法去解决替代,反而能够获得更好的结果。2007年,巴菲特与华尔街全部对冲基金发起赌约,赌约内容是巴菲特打赌90%以上的华尔街对冲基金长期跑不赢标普500指数收益率。对冲基金经理泰德·西德斯Ted Seides应战,西德斯挑选了五个有望长期跑赢指数的对冲基金。Ted认为自己的赢面是85%,而巴菲特则认为自己的赢面是60%。巴菲特2017年致股东的信中提到了这个赌约的结局,信中列出了参与赌约的五个基金的表现。可以看到即使是表现最好的基金十年回报率也仅为62.8%,而同期标普500指数基金的回报率为85.4%。标普500指数的年化收益率高达7.1%,而西德斯选择的对冲基金组合年化收益率仅为2.2%,对冲基金组合大幅度跑输标普500指数基金。
写在最后
尤其是当下的局面,个股方面并不好说,但国家队却一直持续的买入指数基金托底。市场一旦有下跌的迹象,国家队就会迅速买入ETF托住市场,这种局面下我认为直接买指数基金风险是小的。在以中央汇金为代表的国家队持续买入下,本周ETF市场规模已经突破4万亿元,月内ETF基金的资金净流入额也突破了3000亿元。截至4月18日,据Wind数据统计,全市场1143只可统计的ETF基金(场内,非货币型)的月内资金净流入额合计为3005.28亿元。其中,沪深300ETF、中证500ETF、中证1000ETF等宽基产品最受青睐。具体来看,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的资金净流入额均超200亿元,分别为453.78亿元、353.95亿元、320.29亿元、202.76亿元。在资金持续流入的情况下,ETF在现阶段易涨难跌,整体上是一个可以定投的位置。从进可攻退可守的角度来看,也是一个现阶段不错的选择。对于普通人来说,投资指数基金也是一种最简单高效的方式。指数基金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工具。长期来看,股票类资产的回报永远超过其他资产。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容易获得稳定复利的投资方式就是购买指数基金。2024年,指数基金规模首次超过主动基金,国家开始全面推广个人养老金并允许个人养老金购买指数基金,这些迹象都表明我们正在迈入指数化投资时代。
很多股市高手悟道之后,发现股票投资其实很简单,却又不能对人言。
散户以为:悟道高手是通过千辛万苦的学习和资金亏损换得的,不愿传给别人也是非常正常的,就如身怀绝技之武功高手不会外传绝技一样。
其实不然,就算我努力想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别人,就算对方也听得懂,但是对方要真正相信并做到,还是很难很难。
现在我能理解为什么高手都不愿意说了,因为说也没用,或许“佛渡有缘人”,或许时机成熟时,你自然开悟。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