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步入“1时代”,你的资金已布局理财投资了吗?

存款利率步入“1时代”,你的资金已布局理财投资了吗?"/

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意味着银行的存款利率普遍降至1%以下,这对于投资者来说,传统存款的收益变得相对较低。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人可能会考虑将资金投入其他理财产品以寻求更高的收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理财方式,供您参考:
1. "股票市场":通过购买股票,投资者可以分享公司成长的收益。但股票市场风险较大,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
2. "债券市场":相比股票,债券的风险较低,但收益也相对较低。可以购买国债、企业债等。
3. "基金产品":基金是由专业团队管理的,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根据基金类型的不同,收益和风险也会有所不同。
4. "银行理财产品":一些银行会推出各类理财产品,如结构性存款、定期理财等,这些产品的收益通常高于普通存款。
5. "互联网理财产品":如余额宝、理财通等,这些产品通常门槛较低,操作方便,但需要注意产品的风险等级。
6. "房产投资":对于有购房需求的投资者,可以考虑购房投资。但房地产投资周期较长,流动性较差。
7. "黄金等贵金属":在通货膨胀环境下,黄金等贵金属具有一定的保值增值作用。
在选择理财方式时,建议您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资金需求,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同时,注意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在投资前,务必详细了解产品的风险和收益,避免盲目跟风。

相关内容:

“曾经看不上的3%年利率早已高攀不起。”一直靠银行定存理财的读者张女士如此感叹。据了解,国内银行近两年来密集降息,各类存款产品利率大幅下行,曾经火爆的“揽储利器”大额存单利率也步入“1”字头。在此背景下,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再次进入部分储户的视野。市场数据显示,当前银行理财整体规模已稳步修复提升,专家预计未来还将保持增长态势。

银行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

今年7月25日,国有大行率先发起年内第一轮存款利率下调;10月18日,再次掀起第二轮降息浪潮,各期限存款利率全线下调,国有大行存款利率正式迈入"1"时代。

统计数据显示,自2022年9月以来,国有大行已经对存款挂牌利率进行六轮集中下调。国有大行每一次降息,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会迅速波及到股份制银行,随后又传导至全国各地的地方性银行。伴随着挂牌利率降息,各家的银行大额存单、特色存款等定存类产品的利率也同步走低。

“也就两年多时间,从3.15%降到1.90%,10万元存款每年少赚1250元利息!”张女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记得2022年7月时,农行3年期定存的最高利率还能有3.15%,到9月份就降到了3%。2023年存款利率连降三次,今年又降两次,现在农行三年期定存利率最高只有1.90%,五年期只有1.95%,连2%都没到。

11月27日,融 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发布的《2024 年10 月银行存款利率报告》显示,2024年10月,银行整存整取存款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268%,6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471%,1年期平均利率为1.588%,2年期平均利率为1.701%,3年期平均利率为2.061%,5年期平均利率为2.027%。和9月相比,各期限平均利率均大幅下跌,2年以下期限均下跌超过21个基点,3年期下跌最多,为25.4个基点,5年期下跌23.6个基点。

作为 " 揽储利器 " 的银行大额存单利率也已下行至 "1" 字头。2024年10月发行的大额存单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524%,6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71%,1年期平均利率为1.857%,和上个月相比,跌幅分别为7.15个基点、8.6个基点、2.42个基点。

融360分析师艾亚文表示,大额存单与定期存款之间的利率差异显著缩小,部分大额存单的利率甚至与普通定期存款持平,从市场整体利率走势来看,预计大额存单利率或进一步下行。

储户开始考虑银行理财

银行理财规模稳步增长

“现在存款利率这么低,存银行真是越来越不划算了。”张女士表示,自己最近已在研究银行理财产品,虽说有一定风险,但收益比银行存款还是高不少,“性价比很不错”。

东城某股份行网点的理财经理也告诉北青报记者,最近两年银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调,确实引得部分储户开始配置银行理财产品。今年主动向她咨询理财产品的客户明显变多了,近期新发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很快就能完成募集。

市场数据也表明,银行理财越来越受到投资者青睐,今年银行理财规模实现稳步增长。

7月30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8.52万亿元,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22亿个,较年初增长6.65%,同比增长17.18%。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较年初新增738.88万个,机构投资者数量较年初新增18.85万个。

华源证券研究所固收团队估算,截至2024年9月份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到29.4万亿元。第三季度理财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环比增量约为0.8万亿元。

分类型来看,各类型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规模较年初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截至2024年9月份末,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规模较年初增长1.25万亿元,增幅为15.2%;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不含浙银理财)和城商行、农商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规模分别较年初增长10.8%和13.1%。

12月2日,华西证券宏观固收团队最新发布的研报指出,11月以来,伴随着理财净值修复,权益市场略有降温,理财规模重回增长区间。整体来看,11月以来理财规模累计增3371亿元至30.11万亿元,重新突破30万亿的高点。

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明显高于银行定存

银行储户之所以“转投”银行理财,主要是看上了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其实也跟存款利率一样,近年来不断走低。但从平均水平看,依然显著高于同期限银行定存利率。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季度末,全市场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32%,环比下跌0.84个百分点;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53%,环比下跌0.86个百分点;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92%,环比下跌0.51个百分点;近1年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2.88%,环比下跌0.17个百分点;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3.25%,环比下跌0.08个百分点。

2024年3季度,理财公司共有6940款理财产品到期,其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的平均兑付收益率(年化)为2.79%,环比下跌0.25个百分点,落后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0.48个百分点。

普益标准最新发布的银行理财市场周报显示,截至上周末,理财公司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3.19%,环比上涨0.42个百分点。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和存款利率一样节节下跌,但无论从哪个维度计算,目前平均年化收益率至少也都在2.3%以上,而银行定存利率连2%都没有。

机构认为银行理财替代存款的空间很大

展望后市,机构普遍认为银行理财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

华源证券认为,老百姓理财购买行为可能主要取决于理财收益与存款利率的比价。当老百姓预期购买的理财收益率不低于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时,买理财的动力就比较高;倘若预期理财收益率明显低于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时,会更倾向于配置存款。从过往几年来看,理财规模的变动和理财收益与存款利率的比价紧密相关。华源证券以截至2024年9月末的数据测算,中国个人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48.8万亿元,理财规模29.3万亿元,仅为个人存款规模的19.7%,银行理财替代存款的空间依然很大。

中国银行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2025年)》指出,2025年国内银行理财业务有望重回较快增长区间,在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理财产品收益表现的吸引力相对提升,银行理财业务有望承接部分居民储蓄。

“银行净息差持续下降,央行存款降息节奏加快,凸显理财性价比,‘存款搬家’或将持续。”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加上年末理财和保险开门红,理财规模或将回暖,预计2024年下半年理财规模将集中冲量,或能达到30.50万亿元。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樊宏伟


发布于 2025-07-03 18:53
收藏
1
上一篇:国债逆回购APP详解,功能介绍及佣金费用一览 下一篇:机构最新预测,6只潜力股爆发,上涨空间直冲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