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房贷利率再创新低,南财号联播揭秘下调带来的深远影响
存量房贷利率再次下调,将会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 "降低借款人还款压力":对于已有房贷的借款人来说,利率下调将直接降低每月还款金额,从而减轻他们的还款压力。
2. "增加市场流动性":房贷利率下调会降低借款成本,使得更多人愿意贷款购房,从而增加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
3. "提振房地产市场":在当前房地产市场相对低迷的背景下,利率下调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刺激购房需求,对稳定房地产市场有积极作用。
4. "推动经济增长":房地产市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房贷利率下调有助于促进消费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5. "增加银行负债成本":银行作为房贷的主要提供方,利率下调将导致其负债成本下降,有利于银行盈利。
6. "影响货币市场利率":房贷利率下调可能传导至货币市场,降低市场利率,进而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成本。
7. "调整银行资产结构":银行在调整房贷利率时,可能会调整其资产结构,降低高风险资产比例,提高资产质量。
8. "影响房地产市场预期":利率下调可能会改变市场对未来房价走势的预期,进而影响购房决策。
9. "加剧市场竞争":利率下调可能促使其他金融机构跟进调整房贷利率,加剧市场竞争。
10. "对经济结构调整有积极作用":房贷利率下调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总之,
相关内容:

·吴清发表主旨演讲、一场主论坛+两场论坛活动!资本市场新声音下周到位 证监会主席吴清即将发表重要演讲。在10月11日上午召开的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利介绍道,证监会主席吴清将出席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与此同时,10月19日下午,证监会将承办主论坛,主题为“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沪指缩量跌2.55%险守3200点 全市场超4800只个股下跌 10月11日,市场全天震荡下挫,沪指盘中一度跌破3200点,创业板指领跌。南财金融终端显示,截至收盘,沪指跌2.55%,深成指跌3.92%,创业板指跌5.06%。
·券商竞逐互换便利“入场券”!中信证券已拿下第一单 继央行行长潘功胜9月24日首次明确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后,10月10日起,互换便利正式接受机构申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券业一哥”中信证券已经拿下第一单,规模约100亿元。中金公司等头部券商也在积极申请中。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表示互换便利将通过特定的一级交易商开展操作,这意味着拥有一级交易商资格的机构互换便利方案更易获批。值得关注的是,中信证券与中金公司即是一级交易商。
·特斯拉Robotaxi正式亮相! 10月11日,特斯拉在加利福尼亚州举行“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Day”活动。在现场,特斯拉发布了没有方向盘也没有踏板的自动驾驶出租车Cybercab。在发布会现场,共有50辆无人驾驶汽车。马斯克表示,预计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的成本将低于30000美元(约合人民币21万元)预计将于2026年投入生产。除此之外,马斯克在发布会上表示,将推出Robovan(无人驾驶厢式货车)。Robovan一次能承载最多20人。

存量房贷利率再次下调,将带来什么影响?
存量房贷利率的再次下调,对拥有存量房贷的购房者来说,无疑会减轻房贷压力。对银行来说,可能会因为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而影响银行的净利润、净息差水平。对房地产市场来说,随着提前还贷的人减少,在新老房贷利差持续减少的背景下,将会从某种程度上提振房地产市场,改善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预期。
“真还传”的阳谋,这一波流量又被罗永浩赚到了
“罗永浩,是真还钱”!这个人设在最近一个半月内,被罗永浩的多个“骚操作”立住了。他的投资人,紫辉创投创始合伙人郑刚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面对“相关债务是否清还”的质疑,罗永浩把“真还传”的梗烙成自己最新的标签。
儿童电话手表为何被“围攻”?
儿童电话手表质量频频翻车的背后,实则也揭开当前AI大模型TOB端商业化落地相对缓慢的原因。虽说大模型厂商围绕TOB端商业化不断卷价格,但稳定且可靠的回复质量是TOB端客户使用大模型的基础。否则一旦产生回复错误,很容易将大模型厂商和品牌方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除质量频繁翻车外,近期多地警方发现有诈骗团伙,开始对儿童佩戴的电话手表下手进行诈骗活动。随着当前儿童电话功能愈发增多,以及各类内容持续泛滥,10后孩子心态持续发生改变。如何获取更高增长,正成为摆在当前儿童电话手表厂商面前棘手的问题。
直面行业沉疴,电影如何大破大立?
刚刚过去的国庆档,电影市场延续了暑假档和中秋档的“冷”。此前,多位业内人士悲观预测今年国庆档票房难超20亿,最终21.04亿元、5209万观影人次的成绩虽然表现略好,但比起2023年国庆档27.34亿元的票房,跌幅依然惊人。几乎可以肯定,今年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很难在剩下的两个月打个翻身仗了,市场面和数字面的种种危机都凸显出,中国电影存在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秋,改变迫在眉睫。面对挑战,中国电影如何积极求变?当情怀和套路被玩烂后,新的生路到底在何方?这些都是当下行业绕不过去的话题。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