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法院执行“六脉神剑”,揭秘高效执法炼成之道

温州法院执行“六脉神剑”,揭秘高效执法炼成之道"/

温州法院执行的“六脉神剑”是一种创新性的执行工作机制,旨在提高执行效率,强化执行力度,维护司法权威。以下是温州法院“六脉神剑”炼成的几个关键步骤:
1. "顶层设计":温州法院在执行工作中,首先进行顶层设计,明确“六脉神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2. "制度创新":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温州法院创新执行制度,包括建立执行指挥中心、执行异议快速处理机制、执行财产查控系统等。
3. "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执行案件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执行效率。
4. "执行联动":加强与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动,形成执行合力,共同打击拒执行为。
5. "执行团队建设":加强执行团队建设,培养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执行队伍。
6. "执行公开":推进执行公开,让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了解执行工作,提高执行公信力。
具体来说,温州法院“六脉神剑”的炼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执行指挥中心":建立执行指挥中心,实现执行案件的集中指挥、统一调度,提高执行效率。
2. "执行异议快速处理机制":设立专门的执行异议处理团队,对执行异议案件进行快速处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3. "执行财产查控系统":建立

相关内容:

源:法制日报

“提供有效线索,有奖金拿哦!”近日,浙江温州平阳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则悬赏公告在朋友圈“火”了。

这则悬赏公告公布了4名被执行人的照片和姓名,执行标的额从50余万元到500万元不等。执行悬赏保险是温州法院针对执行工作中被执行人难找、财产线索难寻而开展的一项创新举措。温州已有6家基层法院与保险公司签订“执行无忧”悬赏保险服务合作协议,举报成功者由保险公司代替申请人发执行悬赏金,悬赏金额最高达20万元。

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徐亚农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去年以来,温州法院坚持“六个执行”理念,创新执行方式,多管齐下促诚信,坚持执行理念上的善意、执行要求上的尽职、执行程序上的规范、执行手段上的智慧、执行格局上的协同、执行方式上的集约,开创执行新局面,有效破解执行难。

“善意+尽职” 服务大局

温州是民营经济先发地,受宏观经济影响,近年来,法院执行案件数量持续高位运行,案件呈现出“三多、四难”特点,即案件数量多、财产处置多、异地协调多;财产处置难、标的到位难、刑民交叉案件推进难、银企利益平衡难。

2017年2月,徐亚农从浙江省高院执行局长调任温州中院,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和压力,他坚持将“善意”执行理念摆在首位。

徐亚农说,善意是指在执行工作中要秉持善良好意,以科学、高效、经济、合理的执行措施和方法实现执行目的。同时有效平衡被执行人和其他社会主体的利益,努力实现良好社会效果。

创立于1991年的吉尔达鞋业,是温州较早出名的民营鞋企之一,然而因为多家中小型企业担保融资,2013年陷入担保链危机。

调查显示,吉尔达鞋业账面负债6.83亿元,涉及15家银行及十余家担保企业,如若进行破产清算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想而知。但吉尔达鞋业自身自主经营并没有问题,每年创税还有1500多万元,只是受担保链拖累,资金链出现问题。

2017年,温州市政府决定对吉尔达鞋业创新启动预重整机制。经过10个月努力,吉尔达鞋业向温州中院申请重整。

2018年2月8日,温州中院裁定批准吉尔达鞋业重整计划。

这是温州首个民企预重整案例。

温州中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陈卫国分析认为:“吉尔达鞋业能够成功实施预重整机制,不仅因为‘府院联动’,政府部门和法院积极协商、联动合作,企业自身诚信也是成功重整关键。”

陈卫国介绍,善意执行体现在采取强制执行手段时,坚持“尽其最善”的原则,尽量采用对当事人损害最小,或者负面影响最小,或者成本最低的手段。比如,动态查封能够达到目的的,尽量不采取扣押措施,避免对当事人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对因担保链引发的债务,一般先执行主债务人财产;如果能通过执行移送破产重整使企业起死回生的,就尽量不要宣告破产等。

浙江立鹏建设有限公司,是温州市洞头区唯一具有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的重点企业。执行案件中,在穷尽财产调查措施确认被执行人立鹏建设公司已严重资不抵债、股权价值归零的情况下,洞头区人民法院秉持善意执行理念,通过执行移送破产最终促成立鹏建设公司重整成功。去年,该公司年产值达23.15亿元,纳税1.19亿余元。

“这个案件同样体现了法院尽职执行理念。”陈卫国说,尽职执行是指在执行过程中,要穷尽法律规定的一切可以穷尽的方法、措施和途径,依据申请执行人的请求实现生效裁判确定的义务,要做到再远必克、再难必破、再小必执。

“规范+智慧” 提高效率

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和乱执行等问题是导致执行难的重要内因,严重损害了法院的形象。

温州中院执行局副局长、执行监督处处长叶淑红介绍,规范执行即采取的执行行为必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有生效的法律文书为执行依据,不仅要依法执行,还要严格执法,严格按照生效法律确定的履行内容执行,切实防止因随意扩大执行范围而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

2017年,温州中院持续开展“严守禁令、尽职执行”作风专项整治活动,制作执行办案指引,加大执行监督约谈力度,不断提升执行办案规范化水平,执行申诉率仅为0.02%,全省最低。

今年年初,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温州开展执行智能化试点,温州法院以此为契机推进智慧执行建设,构建“智慧执行”温州模式。

叶淑红说,智慧执行主要是以执行信息化建设为抓手,通过信息化、人工智能与执行工作的高度融合,实现执行工作的现代化,从而有效破解长期制约执行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

在温州中院执行指挥中心,一个可视化大屏幕,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指挥“三统一”管理体制中的枢纽作用,统一调度使用辖区法院执行力量,帮助基层法院对重大、疑难、复杂或长期未结案件实施强制执行,解决基层法院执行难题。

去年6月,两级法院“清房风暴”集中执行攻坚行动启动仪式就在这里举行,旨在通过强化不动产腾空和处置,切实加大违法制裁力度,全面提升执行效率与效果。

李某系瓯海法院8起案件的被执行人,而且在鹿城法院也有两起被执行案件,总标的额241.2万元。其名下位于瓯海梧田的房产在一起案件中作为抵押物,抵押金额为60万元。此案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发现李某父亲居住该房产内,并拒绝腾空,法院执行干警赴现场强制执行,完成腾空程序,并予以司法处置。

搭建网络司法拍卖平台,是温州法院智慧执行的一大亮点。温州法院针对近三分之一执行财产在异地的情况,加大协调处置力度,健全完善司法网拍按揭贷款平台,将“助拍贷”签约银行扩充至23家,提升司法网拍按揭贷款机制适用范围与规模效应,有效破解竞买人一次性付款难题。

2016年以来,温州市两级法院通过司法网络拍卖被执行人厂房、住房和汽车等物品13421件次,累计成交385.9亿元,为当事人节省佣金8.72亿元,网拍数量、成交金额、节省佣金数额均在全省法院位居第一;两级法院促成共计办理司法拍卖按揭贷款446笔,促成发放贷款金额11.74亿元,涉执行案件2460件、执行标的额64.32亿元。

“协同+集约” 攻坚克难

说起协同执行格局的创建,温州中院执行局副局长、执行庭庭长陈成荣深有感触,“执行难有着深刻复杂的社会原因,仅靠法院一家、执行局一个部门是难以完全解决的。”

2018年6月6日,温州中院副院长杨际平、执行局副局长陈成荣带队,协同瑞安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吴荣者、执行局副局长黄建丰等人一行浩浩荡荡,向福建省福鼎市进发。

此行目的,是为了一起已困扰瑞安法院多年的腾空难案件。

2013年,温州致富皮业有限公司因无法偿还借款,系列案件陆续进入执行程序,瑞安法院执行案件至今总计已超4亿元。

本次腾空对象,是坐落于福建省福鼎市桐山南大路2号的房产。房产使用人员拒不腾空该房产,瑞安法院采取罚款100万元的强制措施,却又无法落到实处;对被执行人周某、叶某采取拘留强制措施,但一直没能抓获;房产过户又碰到阻碍……

为此,陈成荣多次与瑞安法院经办人沟通,提出应对措施。通过全面了解案情后,杨际平提出了一条新思路:先解决过户问题,后解决腾空问题,如上述单位或个人不配合本院腾空工作的,向他们亮出三大利剑:罚款、拘留、拒执打击。

经过一系列组合拳,2018年7月25日,案件申请执行人温州银行向法院告知,他们终于取得了该处房产的相关产权登记证书,而房产内承租人也与温州银行顺利签订了租赁协议。

这是温州法院落实协同执行的具体体现之一。

陈成荣认为,从法院外部来说,要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从法院内部来说,要加强立审执破的衔接,在立案、审判、破产程序中做到风险提示明确具体,案件信息准确全面,财产保全裁定及时,裁判文书主文表述清晰明确规范等。

记者了解到,温州中院与41家市直单位在审判执行领域建立了信用信息共享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同时指派中院执行局两名业务骨干常驻温州执行案件数量最多的鹿城法院开展协同执行工作。2017年,共对辖区基层法院81件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进行协同执行,成效显著。

打击拒执犯罪、强化执行威慑与惩戒,温州中院刑一庭庭长任国权透露一组数据可以印证:2017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案件292件364人次,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81件,追究刑事责任115人,通过打击拒执犯罪执行到位金额1442.52万元。移送、立案、追究刑事责任等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一。

此外,温州法院还要求执行方式落实集约理念。

温州中院执行局副局长、执行实施处处长丁前鹏介绍,集约执行主要是将执行工作分段、分人按流程进行,每个阶段由专人进行负责和管理。通过集约执行将执行实施程序分为财产查控、财产处置、款物发放等不同阶段,并明确时限要求,由不同执行人员集中负责,改变过去“一人到底”的办案方式。

一起涉及温州俊奇置业有限公司的案件,因需处置的不动产、企业住所地均在瓯海法院辖区,且涉及商户、建筑承包商的民事经济纠纷等系列执行案件,涉及执行申请人超千人,涉案金额近2亿多元,涉案申请人来自全国各地,并多次围堵涉案商贸城讨要说法,组织人员向政府部门上访,情况复杂。

温州中院将涉及的案件统一交瓯海法院集中执行,瓯海法院迅速处置不动产,网拍成交400余处不动产,执结案件1000余件,并积极多方协调,案件经执行化解,既有效保障执行申请人权益,又促成涉案商业项目有序开展,目前涉案商贸城已顺利开业经营。

通过坚持六个执行理念,温州法院炼成的执行“六脉神剑”,发挥了强大威力:2017年以来,温州法院新收执行案件157930件,执结案件145350件,同比分别上升22.02%、28.97%,人均结案546.47件;执行到位标的额315.61亿元,创下历史新高;违法制裁率达11.38%,同比上升2.62个百分点。

发布于 2025-07-03 23:33
收藏
1
上一篇:77克黄金,竟如此轻易赠予陌生人?揭秘背后惊人真相! 下一篇:90后诈骗团伙号称可购杭州奥体“更名房”,非法获利6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