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泄露个人信息风险大,出卖可能导致征信受损或触犯法律
非常正确,保护个人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社会,个人信息泄露可能会导致征信问题,甚至可能触犯法律。以下是一些保护个人信息的建议:
1. "谨慎使用社交媒体":不要在社交媒体上公开过多的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
2. "设置强密码":使用复杂且难以猜测的密码,并定期更换。
3. "谨慎点击链接":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邮件或短信中的链接。
4. "使用安全的网络环境":在公共Wi-Fi环境下,尽量避免进行敏感操作,如网上银行、支付等。
5. "保护手机安全":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
6. "谨慎处理废弃文件":在废弃文件或设备上删除敏感信息,避免信息泄露。
7. "注意征信报告":定期检查自己的征信报告,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8. "提高警惕":对于要求提供个人信息的机构或个人,要仔细核实其身份和目的。
保护个人信息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希望大家都能提高警惕,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
相关内容:
为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近段时间,“断卡”行动在各地展开,严厉打击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在辽宁,公安机关与金融、通信等部门联手,重拳打击整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
今年10月,辽宁警方得到线索,一张归属地为沈阳的电话卡,一段时间内在福建漳州,以网上购物退款为由,实施诈骗,经侦查,警方发现,同号段还有多张卡片也存在异常。
沈阳市公安局刑侦禁毒局反诈支队民警 郑棣涵:注册人来自全国各地,用不同人的身份进行一个批量的开卡注册。
顺着卡片归属地这条线索,警方锁定了销售电话卡的犯罪嫌疑人韩某。经查,韩某交代,今年以来,他向福建的一个“客户”共计销售了2500张手机卡,并向其提供了工号和密码,以方便对方实名制开卡。

沈阳市公安局刑侦禁毒局反诈支队民警 郑棣涵:对卡进行实名登记注册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犯罪嫌疑人)他们的技术手段,利用他手中掌握的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及公民的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对卡进行一个实名注册,如果这个漏洞钻不了,他们就会在网上找大量的老百姓,购买他们个人的公民信息,对卡进行一个实名开卡。
韩某明知销售的卡片可能被用于违法犯罪,但仍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便利,为了获得更高的“服务费”,他还会帮助“客户”寻找愿意出售个人信息的群体,提前开好卡片。

沈阳市公安局刑侦禁毒局反诈支队民警 郑棣涵:韩某的行为已经涉嫌触犯《刑法》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下一步我们会对韩某的上下线开展一个侦查,同时进行抓捕。
根据我国《刑法》,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同时,警方提示,普通居民出卖自己的个人信息,帮助犯罪分子完成开卡的,也将受到惩戒。
沈阳市公安局反信息诈骗支队支队长 李承新:对这些出租、出售、出借和买卖银行卡、电话卡的这些群众,我们也进行了非常严厉的惩戒,5年内这些被惩戒的群众,将不能使用非柜面业务,将不能进行网上支付,购买物品要全部用现金来交易,同时,他们的电话卡也会被封停,包括座机,还有宽带。
警方介绍,10月份以来,沈阳警方与金融、电信运营商联手,共清理涉案银行账户7000多个,关停涉案手机卡2400多张,近1800名失信人员受到了严厉惩戒,700多名贩卖电话卡、银行卡的违法犯罪嫌疑人落网。
沈阳市公安局沈河分局反诈中心民警 银雪临:经对涉案资金流进行梳理,梳理过程中发现,很多的涉案银行卡开卡人为老年人和大学生,犯罪分子会以三五百元的价格从这个人群中收取涉案银行卡,之后用于转移资金。
此外,沈阳警方还约谈了一批问题突出、整治不力的运营企业和银行,对5家开办银行卡较多的银行网点和4家开办手机卡较多的通讯营业厅进行处罚,以此打击内外勾连作案的行业“内鬼”,从源头上斩断支撑电信诈骗的犯罪“链条”。
沈阳市公安局反信息诈骗支队支队长 李承新:提醒广大市民,一定不要为了蝇头小利来出售、出租、出借和买卖银行卡(和电话卡),如果(实名注册的卡片)涉嫌犯罪了, (个人)征信、择业以及购房都会受到限制,也有可能构成犯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