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充电桩行业深度解析,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望

2025年充电桩行业深度解析,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展望"/

截至2023,以下是关于2025年充电桩行业的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 2025年充电桩行业的发展状况:
1. "市场增长迅速":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桩行业预计将持续快速增长。2025年,充电桩的数量和分布将更加广泛。
2. "技术进步":充电桩技术将不断进步,包括充电速度、充电效率、安全性等方面。快充、超快充技术将成为主流。
3. "智能化升级":充电桩将具备更多的智能化功能,如自动识别车辆、远程控制、充电预约等。
4. "多元化服务":充电桩运营商将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如充电、停车、洗车等。
5. "政策支持":政府将继续出台政策支持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包括补贴、税收优惠等。
### 未来发展趋势:
1. "充电桩数量增加":预计到2025年,充电桩数量将大幅增加,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需求。
2. "快充、超快充普及":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快充、超快充技术将更加普及,充电时间将大大缩短。
3. "智能化、网联化":充电桩将具备更多的智能化功能,如自动识别车辆、远程控制、充电预约等,并与电网、车辆等进行数据交互。
4. "充电网络布局优化":充电桩将更加均匀地分布在城市、高速公路、商业区等

相关内容:

充电桩行业的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新能源充电桩产业链概况

新能源充电桩产业链上游为充电桩设备所需的设备零部件制造,包括充电模块、PCB、变压器和其他零部件等,主要参与主体包括优优绿能、英飞源等;产业链中游为充电设备供应,包括各类直流充电桩及交流充电桩,除晨泰科技外,参与主体还包括国电南瑞、许继电气、盛弘股份、英杰电气、易事特等;产业链下游为充电设备运营,主要参与主体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地方交运公司、特来电、星星充电等。

(2)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历程

截至目前,我国充电桩基础设施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当前正处于发展期,具体情况如下:

2006-2014 年萌芽期。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低,充电站建设工作主要由国家电网承担

2014-2020 年扩张期。国家电网宣布全面放开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各方资本开始涌入,充电桩保有量增长迅速

2020 年以来发展期。2020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列为七大新基建领域之一。在政策的支持与市场化资本的助推下,充电基础设施市场继续高速增长

(3)充电桩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市场空间

①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

与车桩比不足等多方面因素的驱动,充电行业的投资力度预计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充电基础设施的市场空间较大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充电桩正形成“政策+市场”双轮驱动的良好格局。经过多年政策鼓励,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逐步提高。不断优化的整车性能、成本经济性及快速迭代的上市新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由政策驱动转化为市场驱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 1,286.6 万辆,同比增长 35.5%,渗透率提升至 40.9%,电动化趋势不可阻挡。与此同时,消费者仍有里程及充电焦虑,以充换电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可以起到后勤保障作用,优化电动车续航问题,完善充电桩行业发展迫在眉睫。

当前国内充电桩分布不均、日常维修缺失下无法正常使用等原因导致充电桩有效供给不足,且随着电动车数量增长日益凸显。因此,着力发展完善充电桩将有效解决消费者顾虑,从而促进电动车进一步渗透,而电动车的高增长也将反哺充电桩市场加速前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A、充电桩数量无法完全满足存量新能源汽车需求,缺口较大,增速较快

从保有量角度看,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和公安部统计,截至 2024 年底,国内充电桩保有量达 1,281.8 万座,同比增长 49.1%,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 3,140 万辆,保有量车桩比为 2.4:1。车桩比距离工信部提出的 2025 年和 2030 年分别实现车桩比 2:1 和 1:1 尚有差距。现有充电桩数量仍然无法充分满足存量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充电基础设施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充电桩按照所有权可分为公共桩和私人桩。从结构上看,国内充电桩目前绝大多数还是随车配套的私人桩,公共桩数量有待提高。截至 2024 年底,公共桩和私人桩保有量分别为 357.9 万座和 923.9 万座,同比增长 31.3%和 57.4%。私人桩随车装配,增速更快。若以公共桩保有量计算,2024 年底车桩比提高至 8.8:1,车桩矛盾进一步扩大。

根据电流输出方式不同,充电桩可分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与交流充电桩相比,直流充电桩可以将交流转换为直流输出,直接为蓄电池充电,具有功率高、充电快等优点,俗称“快充”,适用于专业化集中运维的场景。应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提升和快速充电的要求,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应用所面临的充电难、充电慢问题,大功率直流充电桩已成为刚性需求。

现有存量市场以交流充电桩为主,直流充电桩保有量相对较少,超充桩(≥250kW)占比也较低,未来大功率趋势明确,直流快充桩发展前景广阔。截至 2024 年底,国内直流充电桩保有量约 164.3 万座,交流充电桩保有量约 1,117.5 万座。国联证券预计 2026年我国公共充电桩新增规模有望达到 235 万座,对应 2023-2026 年 CAGR 达 42%,其中,公共直流充电桩新增规模有望达 143 万座,对应 2023-2026 年 CAGR 达48%。

B、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将带动充电桩大量增量需求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2024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 688.7 万辆、949.5 万辆和 1,286.6 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了与其配套的充电桩行业产生大量增量需求。2022-2024 年,我国新增充电桩数量分别为 258.3 万座、338.6 万座、422.2万座,持续快速增长。

公共桩凭借多场景适用性可以随时随地满足车主需求,具备良好发展空间。2024 年新增公共桩数量为 85.3 万台,占新增充电桩的比例为20.2%。按照 2024 年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 1,158.2 万辆测算,当年增量车桩比高达 2.7:1。考虑到区域分布不均以及部分充电桩故障无法使用,市场上的有效供给实际上更为不足。

未来,新能源汽车有望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计 2035 年将达 16,000 万辆,增量和增速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随着未来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充电桩市场空间将进一步快速扩充。根据民生证券测算,预计 2025 年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或达到 503 亿元,2021-2025 年 CAGR 为 48%;2030 年国内充电桩市场规模或达到 2,055 亿元,2021-2030 年 CAGR 为 39%。

综上,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进一步提升、新基建的进一步推进,地方国有及社会资本的涌入,考虑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的现状,充电桩行业未来有稳定增长的市场需求。

②新能源汽车消费快速下沉,非超大特大城市和农村充电桩市场受益成为新兴蓝海市场,为充电桩进一步发展带来市场机遇

2020 年 7 月,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并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负责组织实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2023 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销量从 39.7 万辆增加至 320.87 万辆,增长迅速,新能源汽车消费快速下沉。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在非超大特大城市的蓬勃发展,充电桩的配套需求相应提升,而前期非超大特大城市和县乡地区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较慢,市场竞争程度较小,在需求迅猛增长的背景下,成为了开放待入的“新兴蓝海市场”。

根据《2024 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对 36 座城市(7 座超大城市、12 座特大城市、11 座Ⅰ型大城市和 6 座Ⅱ型大城市)的调查显示:城市间公用桩密度差距仍然显著,超大特大城市公用桩密度较高。36 座主要城市公用桩的平均密度为 34.3 台/平方公里。

深圳、上海、海口、广州和武汉排名靠前,公用桩密度均超过 47 台/平方公里,其中深圳一骑绝尘,达到 201.7 台/平方公里。超大城市的公用桩平均密度最高,为 66.8 台/平方公里,其次为特大城市 32.9 台/平方公里,I 型和 II 型大城市的公用桩平均密度不足 25 台/平方公里。因此,非超大特大城市充电桩发展相对滞后,在需求迅猛增长的背景下,市场潜力巨大。

2023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安装共享难、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的释放。支持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开展县乡公共充电网络规划,加快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2023 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

系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到 2030 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大中型以上城市经营性停车场具备规范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力争超过城市注册电动汽车比例,农村地区充电服务覆盖率稳步提升;充电基础设施快慢互补、智能开放,技术装备和科技创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农村地区的销售份额仅占当地汽车总销量的 4%,该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渗透率。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进行,农村地区私人充电桩的安装量将持续增长。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报告,预计到 2030 年,我国农村地区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将达 160 辆,汽车总量将超过 7,000 万辆,农村地区的充电桩数量将达 1,500 万座。新能源汽车在农村市场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带动充电桩产业的发展。综上,受益于充电桩行业整体迅速发展,以及非超大特大城市和农村“新兴蓝海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

(4)充电行业发展趋势

①光储充一体化低碳是充电站发展大趋势,对运营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要求逐步提升

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是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也称微电网。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集成了光伏发电、储能、充电等功能,通过太阳能屋顶系统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并将电能存储于储能电池中,当需要时储能电池将电量供给充电站使用,应用场景多样,可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充换电站、露天停车场等场所。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和充电功率的逐步提升,预计将给电网带来更大的冲击。光储充一体化能够将分布式光伏置于需求侧,与储能设施和充电负荷相匹配,实现就地平衡,具备提升用电清洁化水平、减少配电网冲击等多方面优势。在充电大功率化、分布式能源应用增长的背景下,整车厂、运营商、电池企业、能源企业等多种禀赋的企业均逐步入局,推动充电配备光伏、储能成为大势所趋。

光储充新趋势开发了充电站建设方面的新需求。一方面,新增充电站需要增加光伏、储能等硬件以及 EMS 等软件平台的投资,以实现光储充一体化;另一方面,为响应政策号召,提升运营效益,存量充电站也有升级为光储充一体化的新需求。

②充电桩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助手等新科技的推动下,充电桩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充电客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系统访问和充电缴费。充电桩主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对充电设备的远程监控,保证充电业务正常运营。

此外,桩与手机配对后,桩主可通过手机进行远程错峰充电,节省充电费用。手机应用充分挖掘了充电桩的使用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充电桩的使用效率。此外,在传统充电桩的基础上添加智能联网模块,使得充电桩可以快速连接上云端,不仅能够将自身的状态、充电数据、健康情况通知到云端,还能够接受云端发来的控制指令。

③充电行业区域性中小运营商的生存空间较大,相关的聚合平台、“终端+软件+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等需求量大

目前,充电行业处于发展期,车桩比不足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又持续增长,需求缺口不断扩大。此外,中央及地方对新能源的政策红利较为充足。因此,区域性中小运营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投资规模小,用户较为集中,对地方市场敏感度高,通过加强运营能够实现较好的盈利。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日益普及,未来中小型运营商将在下沉市场中得到较好成长。区域性的中小运营商对聚合平台、“终端+软件+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等需求量大,相关综合服务商的市场空间较大。

发布于 2025-07-04 11:12
收藏
1
上一篇:“日赚上千”刷单骗局,诱饵之下,女子9万血本无归 下一篇:2025年充电桩行业上市公司深度剖析,全方位对比与市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