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利好!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下调至15%,企业资金压力大幅减轻
关于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下调至15%的消息,这通常是指中国证监会或相关金融监管部门为了降低市场资金成本、增强市场流动性而采取的政策措施。以下是对这一政策的一些可能影响和解释:
1. "降低资金成本":降低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意味着金融机构需要存放在中央银行的资金减少,这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
2. "增强市场流动性":备付金比例下调,可以释放出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从而增强市场的流动性。
3. "促进市场稳定":增加市场流动性有助于市场稳定,特别是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恐慌性抛售。
4. "支持实体经济":通过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可以间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5. "监管意图":这一举措可能是监管部门为了响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具体到这一政策,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
-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需要根据新的规定调整备付金比例,可能会降低资金成本,但同时也需要关注资金使用效率。
- "投资者":投资者可能会感受到市场流动性的提升,从而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
- "监管部门":监管部门需要持续关注市场变化,确保政策效果符合预期。
总之,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下调至15%是一项重要的金融政策调整,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都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相关内容:
券商再迎定向“降准”。
2023年4月7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拟正式启动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差异化调降工作。
在2022年4月已将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自18%调降至16%的基础上,此次中国结算引入差异化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机制,将实现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由16%平均降至15%左右。
一位券商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证券公司经纪、自营及资管业务与股市及债市环境高度相关,仍需关注权益市场下跌、政策推进力度不及预期等风险导致的市场波动。
差异化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
结算备付金指结算参与人在其资金交收账户内存放的完成证券交易及非交易结算的资金。
东北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郑君怡认为,其设立旨在防范和化解证券结算风险,确保当日交易能及时完成清算结算,该项金额由结算备付金限额和超过结算备付金限额的资金组成。
根据中国结算2022年5月发布的《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结算备付金管理办法(2022年5月修订版)》(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中国结算会根据A股结算参与人上月各证券品种日均买入金额和最低结算备付金比例,计算该参与人结算备付金的最低备付限额。
中国结算相关负责人透露,本次调整具体为根据结算参与人的资金收付时点设定不同的缴纳比例,其中结算参与人可自即日起,就托管业务向中国结算自主申报选择适用差异化或固定最低结算备付金比例计收方式。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夏芈卬认为,本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调整并不依据各券商评级结果或资质水平等因素,而是按照结算时间节点而采用差异化比例。结算时间节点分别为9点与11点,比例为18%、16%、14%,并根据结算时间计算最终结算备付金比例。
在平安证券金融与金融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王维逸看来,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的再次下调,一方面是我国DVP(货银对付)改革的再进一步,显示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日渐成熟、结算风险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将释放券商备付金、减少资金占用,提高券商及其他参与人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一定程度上或将改善券商的杠杆水平与净资产收益率(ROE)。
事实上,在郑君怡看来,早在2022年5月发布的《管理办法》中,就规定了如何进行差异化计算最低结算备付金比例,只是这个《管理办法》在一年来一直未得以施行。本次差异化调降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的计划,是中国结算为积极配合货银对付改革以及我国证券业风险控制能力逐步提升下的产物。根据历史数据,预期市场短期对于调降计划有积极的反应。
释放券商流动性
申万宏源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许旖珊认为,2022年,23家披露年报的综合性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963亿元,同比下滑22%。其中,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在-4.9%~-25.3%区间。
在国泰君安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刘欣琦看来,2022年上市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7.77%至873.03亿元。日均股基交易量同比呈下降态势,且佣金率仍延续近年下滑趋势,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同比下滑18.86%至554.60亿元,贡献了调整后营收下滑总量的14.31%。
“与此同时,基金新发规模大幅下降,持续营销难度增大,券商代销金融产品收入大幅承压,同比下滑24.33%至97.69亿元,贡献了调整后营收下滑总量的3.49%,进一步拖累经纪业务收入下滑。”刘欣琦表示。
夏芈卬认为,本次调降将有助于提高券商的资金管理能力,缓解流动性压力,一定程度上提升券商的杠杆率与盈利能力;并引导结算参与人日间“早付款、晚取款”,进一步降低全市场流动性风险,减少全市场资金占用,提高资金流动效率。结合4月10日首批主板注册制企业上市来看,本次券商行业“定向降准”向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市场的稳定力,辅以近期一系列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举措的陆续落地,中长期资金入市信心有望得到提高。
“结合近年来两次结算备付金调降政策实施来看,证券板块在历次调降后的市场表现均好于大盘。”夏芈卬表示。
在王维逸看来,以2023年一季度市场单边日均股基成交额9894亿元为基数测算,16%的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需要约1583亿元的最低结算备付金,最低备付金缴纳比例下调至15%后,最低结算备付金将下降至1484亿元,释放近100亿元的流动性资金,在2022年末全行业净资本中仅占比0.47%。短期影响较为有限,但随着券商经营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长期将进一步增厚券商收入。
郑君怡认为,根据《管理办法》,在资金交收账户的结算备付金由中国结算按照与结算商业银行商定的利率向结算参与人按季度计付利息,此利率通常长期在1.5%~2%之间,如果按照券商自由配置后3%~4%的利率计算,本次规定推行后,将为证券行业增加约1.8亿元的营业利润。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2022年全行业140家证券公司净利润为1423.01亿元,1.8亿元收入增额仅占约0.12%。
安信证券非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张经纬认为,本次备付金比例的调整,主要为顺应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需要,配合货银对付改革的落地实施,短期释放资金量相对有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券商资金运用效率。更多意义在于,在信号层面上提振市场信心,助推券商经纪业务等条线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