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便利工具火速落地,险资布局新动向,操作策略全解析
互换便利工具(Swap便利工具,简称Swap)是一种金融衍生品,主要用于管理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在中国,互换便利工具的推出旨在深化金融市场的开放,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险资,即保险资金,是指保险公司用于投资的各种资金。以下是一些险资可能如何操作互换便利工具的方面:
1. "利率风险管理":
- "利率掉期":险资可以通过利率掉期来锁定未来的利率成本,从而规避市场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 "利率互换":通过利率互换,险资可以交换不同期限或不同参考利率的利息支付,以优化其资产负债结构的利率匹配。
2. "信用风险管理":
- "信用违约互换(CDS)":险资可以利用CDS来对冲特定信用风险,如债券发行人的信用风险。
3. "资产配置":
- "增加投资渠道":互换便利工具的推出为险资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工具,有助于分散投资组合,降低整体风险。
- "提高投资收益":通过利用互换便利工具,险资可能实现更高的投资回报。
4. "流动性管理":
- "提高流动性":互换便利工具可以提供流动性支持,帮助险资在需要时快速调整投资组合。
具体操作方面,险资可能会采取以下策略:
- "建立专业团队":险资可能会建立专门的团队来研究和
相关内容:
近日,多家获准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证券、基金公司火速行动,推动互换便利业务落地。同样可使用互换便利工具的保险机构参与度如何?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多家保险机构积极关注这项工具并着手开展相关业务准备工作。
互换便利在国内为开创性工具,保险机构正在抓紧研究政策细节,加快系统建设和策略储备。保险机构将结合险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互换便利工具,制定合理的投融资策略,提升险资运用效率。
中国人民银行10月18日公告显示,目前已获准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证券、基金公司有20家,首批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近日,多家获批开展互换便利操作的券商、基金公司火速开展行动,多家机构已完成“首单”操作。
记者从多家保险公司及保险资管公司获悉,险资积极关注该项工具并着手开展相关业务准备工作。
中国太保首席投资官苏罡表示,中国太保将结合公司投资策略深入研究互换便利业务的运用场景,充分发挥长期资金、耐心资本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
人保资产公司表示,在互换便利工具细则出台后,公司抓紧研究具体政策,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沟通,确保对政策理解到位,并加速推进内部相关制度流程的制定和业务系统的搭建与完善,确保新工具安全落地,充分发挥该工具的优越性和灵活性。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对险资而言,互换便利工具属于创新业务,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险资正在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沟通、强化政策研究力度、明确政策的细则与要点、加快业务系统建设、及时研究提出策略储备,为相关业务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此外,保险机构在运用互换便利工具时,将结合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偿付能力约束、中长期配置策略、收益稳定性要求、权益配置比例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及要求的投融资策略,灵活利用互换便利工具。
截至目前,尚未有保险公司落地互换便利操作。多位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对于互换便利操作目前还在政策研究阶段,权益投资受诸多因素影响,需结合公司资金水平与合规、风控要求综合考量。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前险资普遍未对权益类资产“顶格”配置,预计短期内对互换便利工具申请和使用的需求有限。而且,保险公司有持续稳定的保费收入,并不缺少投资资金。险资在进行权益类资产配置时较为谨慎,会计核算、偿付能力、绩效考核等因素均会对险资权益投资产生约束。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表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之一,险资追求稳定的投资收益,会结合其资产配置中权益类资产占比,考虑通过互换便利交易增加权益配置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虽然互换便利增强了保险机构融资能力,但投资风险仍由保险机构承担,险资在使用这一工具时或较为谨慎。
不过,从长期来看,不少业内人士预计,互换便利工具将促进包括险资在内的中长期资金入市,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