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亏损警报?警惕净值回撤非真实亏损

银行理财亏损警报?警惕净值回撤非真实亏损"/

是的,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投资风险的上升,一些银行理财产品确实出现了净值回撤,即理财产品净值下跌的情况。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投资者实际亏损,原因如下:
1. "净值回撤不等于实际亏损":理财产品的净值下跌,可能只是资产价格波动所致,并不代表投资者的实际资金损失。只有当投资者赎回时,净值下跌才会转化为实际亏损。
2. "持有期影响":如果投资者持有理财产品的时间较长,即使出现净值回撤,也有可能通过后续的净值上涨来弥补损失。
3. "投资策略和风险控制":银行理财产品通常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投资策略,以控制风险。即使净值出现回撤,银行也会采取措施来尽量减少投资者的损失。
4. "预期收益与风险":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净值回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风险。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
总之,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回撤并不意味着实际亏损,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应充分了解产品特性,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投资。同时,密切关注市场动态,适时调整投资策略。

相关内容:

股市震荡,债市也在波动,受两个市场动荡影响,理财产品净值也受到了影响,不少投资者近日都发出疑问:

“说好银行理财风险低,怎么也亏了?”

“真没想到银行理财还能负收益,真是活久见!”

理财产品净值为何会出现负收益?

股票、基金出现负收益,很正常;为什么银行理财也能负收益?

因为在经过净值化转型之后,基金和理财产品实际上已经是一种收益计算法。

在理财产品市场并不成熟的初期,不少金融机构为了增加客户黏性以及从维护自身品牌的角度出发,往往在产品亏损或者是达不到预期收益率时,会按照预期收益率给予投资者进行兑付,但这样的方式可能导致部分产品产生的风险在金融体系内累积。

2018年监管部门出台资管新规,理财产品开启了净值化转型的时代。净值化之后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明显变化:

一是估值方法变化

资管新规前,理财产品对债券资产的估值大多采用摊余成本法,将投资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分摊到每一天来计算,使得净值看起来十分规整。

而资管新规之后绝大部分理财产品采用市价法进行估值,资产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反映在理财产品净值上。

二是净值披露方式变化

理财业务发展初期,当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后,产品的市值显示的就是购买金额,产品净值不会发生变化;直到产品到期以后,本金和相应的收益才会体现到投资者账户里。

现在按照监管要求,资产管理机构需定期及时披露产品净值,投资者可以看到产品净值波动。

再说到最近的波动

最近这段时间股债市场都不平静,一方面,伴随着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局部冲突的阴霾笼罩全球,全球权益市场出现连续下跌;另一方面,春节后债券市场也经历了快速下跌。

而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投资的就是各类存款、债券及各种非标准化资产,部分风险高的产品也会配置少量股票、基金等权益类产品,因此相应产品的净值也出现了波动。

净值回撤并不一定意味着实际亏损

第一,净值回撤并不一定意味着实际亏损

就像网球比赛都有回合制,刚开始时某一个球的输赢并不代表比赛输赢。比如说,如果理财产品是持有三年到期的,2022年这两个多月的表现还不到它十分之一的“赛程”。

当购买的理财产品具有长期稳定盈利能力时,暂时的浮盈浮亏只是整个曲线中的一个阶段,只有在到期时才会真实展现产品盈亏。

第二,浮盈浮亏本就是常态

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资产价格总是在不断波动变化的,浮盈浮亏本就是常态。在买入一只理财产品的同时,就要需要做好忍受净值中途回撤的准备。

统计2007年到2021年的15年间上证指数每年度的收盘价最大回撤幅度可以发现:

只有2014、2017年和2021上证指数的自然年最大回撤在10%以内,其余12年指数的最大回撤均超过10%,其中10年指数的最大回撤均超过15%。

(来源:wind,2006.01.01-2021.12.31)

但期间回撤大并不等于收益就差

比如在2007年的牛市中,上证指数虽然年度最大回撤达到了-21.16%,但当年涨幅达到了113.05%;

2009年市场最大回撤达到了-23.15%,但当年涨幅接近80%;即使在2019、2020年的牛市行情中,市场也一度回撤到-15%左右。

所以说,当市场波动时不要急,多等待一段时间,或许就能见到“彩虹”!

市场阶段震荡并不影响优质理财产品的长期配置价值

对于股市来说,近期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政策与“双碳”政策都释放出不同程度的维稳信号,经济有望在一季度见底之后逐步修复。

同时,在中国经济强大韧性的吸引下,北向资金、居民财富转移都为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经历了这一轮估值消化,风雨后的A股性价比优势更加凸显。

对于债市来说,国内稳增长持续推进,政策呵护接踵而至,很大程度上能够对冲外部干扰,总体来说外因对中国境内债券市场影响有限。

证监会表示将“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有望改善民企融资净流出局面,缓解信用债市场融资分化的格局。

对于理财产品来说,资管新规虽然开启了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新阶段,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稳健经营风格和风险管控能力并不会因此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所以说,市场阶段震荡并不影响优质理财产品的长期配置价值。大家不用纠结于短期净值的波动,将视野放宽放远,借助具备专业投研能力的理财产品,或许能在波动中寻觅到更好的布局机会。(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于 2025-07-06 15:30
收藏
1
上一篇:警惕!银行理财“破净潮”来袭,收益为负并非定局! 下一篇:信用账户手续费揭秘,与普通账户相同吗?一般开户佣金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