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基震荡,银行理财下行,投资者应对策略全解析

债基震荡,银行理财下行,投资者应对策略全解析"/

面对债基和银行理财产品的下跌,作为投资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 "理性分析":首先,要了解下跌的原因。是市场整体环境变化、流动性紧张、信用风险还是个别事件影响?了解原因有助于判断未来的趋势。
2. "保持冷静":市场波动是正常现象,不要因为短期的波动而慌张。长期投资需要耐心和定力。
3. "分散投资":不要将所有资金都投入单一的产品或市场,通过资产配置分散风险。
4. "关注长期收益":债基和银行理财产品通常被视为稳健投资,即使短期内出现下跌,长期来看仍可能获得稳定收益。
5. "适时调整": - "增加现金储备":在市场波动较大时,持有一定比例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以备不时之需。 - "优化资产配置":根据市场情况和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适时调整投资组合。 - "关注优质产品":选择信用评级高、管理团队优秀的债基和银行理财产品。
6. "关注政策导向":政府及监管机构的相关政策对市场有重要影响,关注政策动向有助于把握市场趋势。
7. "寻求专业建议":如果自己难以判断,可以咨询专业的投资顾问,获取更专业的建议。
8. "耐心持有":对于长期投资,耐心持有往往能带来较好的回报。
总之,面对债基和银行

相关内容:

来源:石榴询财

如果长期关注我们公众号的,面对最近国内债券的回撤,应该波澜不惊了。

01

在聊这次债基调整之前,不妨我们回顾下前几次债券的调整。

图片来源:wind

之前一次比较大的,是22年底,疫情放开前后。那次公募债基的均值回撤1.06%,甚至银行理财出现了赎回潮。

当时老南写了《债基大跌,银行理财也不能买了?》,建议大家:

如果你买的是中短期银行理财,那可以忽略这事,对你影响可忽略不计,无非出现一些万分之几级别的短期回调。

如果你已经购买了中长期的纯债债基,且计划长期持有(至少1年以上),那就继续持有吧,也别为这种波动就做择时,你不具备这种能力。

但是,如果你有笔资金,半年后就要用,现在再买中长期纯债基,就不建议了,毕竟持有期太短,一旦遇到回撤,收益来不及覆盖,有可能出现亏损。

事后还写了《债基调整后的复盘——好的债基长啥样》,供大家参考。

之后就是连续2年的债券大牛市行情。

甚至24年国内公募中长期纯债的均值回报,有4.75%。

胆子大的买了30年国债ETF的,收益21.98%,比股票还猛。

但其实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为何过去两年债券收益这么猛。

02

债券基金的收益,来源比较多元,很多专业软件都可以做业绩归因分析。

图片来源:wind

在老南看来,尤其是利率债,可以简单分成两部分,一是票息,二是资本利得。票息就是债券的利息,资本利得就是债券价格的上涨下跌。

过去两年国内债券收益很高,主要是来自于资本利得,即债券价格的上涨。债券价格的波动,有很多种原因导致,但有个最主要的,就是利率走势。

如国内这两年CPI为负,利率往下走,那债券价格就会上涨,因为之前的债券票息高,新的债券票息低,资金就会自然而然去买老债券,把价格买上去。

反过来就是过去几年的美国,因为通胀,利率大涨,导致债券暴跌。典型如20+的美国国债ETF,价格一度腰斩,跌了47%%,对,你没看错,美国国债价格腰斩。

图片来源:wind

所以,对债券,尤其是这种超长期的债券,本质是叠加了巨大的久期杠杆,还是要敬畏的,波动起来不比股票低。

03

去年底,老南就在《2025年如何理财》中提醒了债券25年会比较难受,在“16号内参”里也写了很多篇,提醒过去两年债基的好日子,基本结束了。

公众号也在1月12日的《2025,波动大年拉开帷幕》提醒:

债基,包括以债券为主要底层的银行理财,也包括以债券为主要底层的理财类保险,就进入痛苦期了。

年化收益,做点信用利差,再拉点久期,一年也就2%多一点了。

1月16日的《央妈重拳维稳,聊下债券和红利ETF》提醒:

债券过去两年的好日子基本也结束了,随着收益率快速下滑,资本利得的收益已经透支了未来,未来也就可怜的票息收入了。

本质就是最近股市回暖,市场信心修复,债券市场自然承压。此外央行通过对资金市场的打压,传导到了债券市场,加上之前浮盈较多,很多机构自然有止盈的冲动。

但也别忘了,经济只是触底,信心也只是修复,经济回升,还需要不断的时间。债券进入全面熊市,还早。

04

那作为投资人应该怎么办?其实和22年底那波一样:

如果你买的是中短期银行理财,那可以忽略这事,对你影响可忽略不计,无非出现一些万分之几级别的短期回调。

如果你已经购买了中长期的纯债债基,且计划长期持有(至少1年以上),那就继续持有吧,也别为这种波动就做择时,你不具备这种能力。如果你计划购买债基,这轮回调是参与的好机会。

但是,如果你有笔资金,半年后就要用,现在再买中长期纯债基,就不建议了,毕竟持有期太短,一旦遇到回撤,收益来不及覆盖,有可能出现亏损。

至于老南自己,这几年早就不碰债基了,基本都通过一些保守型的套利私募FOF,或者一些稳健型的私募量化FOF,一些优质的低波动FOF去配置。

市场永远都是周期,没有什么资产,什么策略,可以穿越所有周期。

一定要敬畏周期,也务必了解每种资产、产品的优点和缺点,尤其是什么情况下缺点最大化。

-END-

发布于 2025-07-06 15:32
收藏
1
上一篇:信用账户手续费揭秘,与普通账户相同吗?一般开户佣金一览 下一篇:银行理财收益率跌至2%,投资者本金受损,揭秘理财市场新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