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办“流量卡”遇违规物联网卡困境,维权投诉市监部门追踪

七旬老人办“流量卡”遇违规物联网卡困境,维权投诉市监部门追踪"/

七旬老人在办理“流量卡”时遭遇了违规办理物联网卡无法使用的情况,这是典型的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处理步骤:
1. "收集证据": - 保留办理“流量卡”时的所有合同、协议、发票、收据等书面材料。 - 记录与运营商沟通的通话记录、短信记录等。 - 如果可能,保留与运营商工作人员的对话录音。
2. "联系运营商": - 首先与办理“流量卡”的运营商联系,了解情况,说明自己的权益受损,要求解决问题。
3. "投诉至消费者协会": - 如果运营商未能给予满意的答复,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寻求帮助。
4. "向市监部门投诉": - 按照您所在地的规定,向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监部门)提交投诉。提供上述收集的证据,说明情况。
5. "法律途径": - 如果上述途径均无法解决问题,可以考虑寻求法律帮助。可以咨询律师,了解自己的权益,并根据律师的建议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以下是可能需要准备的材料:
- 身份证明材料 - 办理“流量卡”的相关材料 - 与运营商的沟通记录 - 消费者协会或市监部门的投诉记录
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保持冷静和耐心,合理维权。希望您的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相关内容:

近日,河北霸州的消费者王先生向澎湃新闻爆料称,自己在“中国移动门店”办理的“全网通不限流量手机卡”无法正常使用,并且被多次催缴费用,缴费后仍无法使用,多次联系中国移动也未得到处理。

对此,中国移动客服人员回应澎湃新闻称,经查询地址,王先生购买手机卡的店铺并非中国移动营业厅。王先生办理的“不限流量手机卡”或许为“物联网卡”,该卡已经明令禁止使用在个人手机中,建议王先生向购买卡的门店沟通退费。王先生称,自己已经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七旬老人购买手机流量卡后无法使用

据王先生介绍,他今年已经七十多岁,名下有一张中国移动天津的手机卡,2024年4月,王先生想再办理一张不限流量的手机卡,并前往他所居住的河北省霸洲市扬芬港镇一街的“中国移动门店”办理。

“这家店是卖手机的,但门口牌子上贴着中国移动的名字和标识,我进去后问工作人员能不能不换手机号办理一张不限流量的手机卡?工作人员说可以。”王先生称,随后工作人员使用他的手机操作办理业务,还在他的微信上收取了200元的话费。

但在使用10多天后,手机卡显示“无服务”,无法正常使用网络,王先生前往门店询问情况,被告知欠费,“工作人员用我的手机又充值了100元,但还是不能用。”王先生说,此后,他多次收到名为“易联通讯”发来的催缴费信息,称他的手机卡欠费无法使用流量,为此王先生又缴纳了100元,但仍无法使用流量。

王先生查询微信支付记录看到,自己多次缴“话费”的费用名称为“易联随意享”,收费商户名称为“海口市龙华俊月华百货商店”,并非中国移动公司。随后王先生前往门店并要求退费,遭到门店工作人员拒绝,“他们说这个卡国家已经禁止销售了,不知道是哪个工作人员给我办理的,否认给我办理过这张卡。”

老人缴纳“话费”的收款方显示为海口一百货店。

王先生联系中国移动河北分公司后,客服人员表示,该卡并非在中国移动营业厅销售办理,无法进行处理,“为什么手机卡上有中国移动的标志,但他们都否认销售过这张卡?”这让王先生十分不解。

王先生也曾通过海南省12345对收取“话费”的海口市龙华俊月华百货商店进行投诉,要求退款。2025年4月17日,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华分局回应称,工作人员现场核实,该企业通过登记住所以及联系方式无法取得联系,无法进一步调查,目前已将该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中国移动:售卡店非移动营业厅

针对上述情况,6月16日,澎湃新闻记者联系王先生购买手机卡的门店,门店工作人员表示对王先生购买手机卡的情况并不了解,门店也无法办理“不换号流量卡”业务,对于门店是否为中国移动授权营业厅,对方并未回复。

据王先生称,该门店广告牌上面挂着中国移动的标志,他认为是移动的营业厅。但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再次联系该门店,销售人员承认门店并非中国移动营业厅,而是售卖手机的店铺。

6月24日,中国移动客服人员回应澎湃新闻称,经查询地址,王先生购买手机卡的店铺并非中国移动营业厅,“用户如果想办理一张流量卡,必须要办一张新卡,是不能办理不换号流量卡的。”

该客服人员表示,王先生办理手机卡的门店或许为私人门店,王先生办理的“中国移动卡”可能为“物联网卡”,这种卡已经明令禁止使用在手机中,建议王先生向购买卡的门店沟通退费。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物联网卡是运营商针对工业、农业、物流等领域的物联网设备推出的流量卡,由企业直接批量采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等,不得提供实名核验帮助;不得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上述卡、账户、账号等。

但据媒体报道,有部分商家为了利益,会将物联网卡套出来单独售卖,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2023年重庆渝北区公安分局网安支队曾查处一起非法买卖物联网卡案,没收涉案人员违法所得2805元,并处罚款2805元的行政处罚。

此外,记者了解到,买卖物联网卡不仅涉嫌违法,个人使用物联网卡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物联网卡的归属权不在个人名下,不论是购买、充值、使用,都不受监管,如果遇到代理商拿钱跑路、用户充值不到账、被停卡等情况,都难以维权。而且物联网卡主要用于连接设备和网络,其安全性相对较低,如果将物联网卡用于个人手机,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通过恶意软件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数据,或者用于发送垃圾短信、拨打电话等行为,给用户带来不便甚至损失。

针对上述情况,王先生称自己已经通过12345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此事,目前尚未得到处理。

澎湃新闻记者 李思文 实习生 罗梦芳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发布于 2025-07-06 15:45
收藏
1
上一篇:你好!电脑安装通达信教程,轻松下载使用指南 下一篇:知识科普 | 忘记银行卡、存款何处寻?速来“一键查卡”轻松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