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银行联动下调信用卡房产交易额度限制,警惕消费风险
最近,多银行对信用卡在房产交易方面的限额进行了调整,主要表现为降低信用卡在房产交易中的消费额度。这一举措可能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风险控制:房地产市场波动较大,银行通过降低信用卡房产交易限额,可以降低信贷风险,保障银行的资产安全。
2. 防范洗钱:部分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进行房产交易洗钱,降低限额有助于防范此类风险。
3. 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信用卡房产交易限额,可以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4. 遵循监管要求:监管部门可能对信用卡房产交易进行了规范,银行根据监管要求进行调整。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
1. 降低信用卡房产交易额度:部分银行将信用卡房产交易额度降低至10万元以内,甚至更低。
2. 限制信用卡房产交易用途:部分银行规定,信用卡仅限用于房产交易,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3. 延长信用卡房产交易审核周期:部分银行将信用卡房产交易审核周期延长至30天以上。
4. 增加信用卡房产交易手续费:部分银行对信用卡房产交易收取手续费,提高交易成本。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一调整可能会带来以下影响:
1. 信用卡房产交易额度降低,可能导致购房资金不足。
2. 信用卡房产交易审核周期延长,可能会影响购房进度。
3. 信用卡房产交易手续费增加,增加购房成本。
总之,多银行降低信用卡房产
相关内容:
为调控楼市,银行业祭出连环招。在继部分银行再次上调首套房贷利率后,多家银行降低了信用卡在地产类商户中的交易限额,防止炒房投机者“借道”信用卡炒房。记者了解到,日前平安银行下调了房地产类商户交易限额,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已不支持本行信用卡在房地产类商户中交易。专家表示,此举主要是为防止投机者利用多张信用卡刷卡的形式分期购房。
平安、农行下调信用卡限额
据平安银行发布公告显示,为满足监管要求,平安银行近期对部分商户类型的交易进行风险管控升级,信用卡在境内房地产类商户进行交易时,单月人民币交易限额由人民币3万元调整为人民币1万元,全年累计限额人民币10万元保持不变。值得注意的是,公告还特别指出,境外不可进行房地产类交易。这是继去年9月27日发布的限额公告后,平安银行再度下调限额。
事实上,今年4月,农行也下调了房地产类商户交易限额。具体调控方式为在境内房地产类商户的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3万元人民币,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得超过3万元人民币,月累计交易金额不得超过10万元人民币,季度累计交易金额不得超过10万元人民币,半年累计交易金额不得超过20万元人民币,年累计交易金额不得超过20万元人民币。而在境外房地产类商户的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4500美元,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得超过4500美元,月累计交易金额不得超过15000美元,半年累计交易金额不得超过15000美元。
四银行叫停相关商户交易
与平安银行、农业银行纷纷下调信用卡地产类商户交易限额相对的,是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已不支持本行信用卡在房地产类商户交易。“通过龙卡信用卡预借现金,包括现金提取、现金转出等,目前只能用于消费领域。”建设银行信用卡客服对记者表示,目前建设银行信用卡预借现金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投资等非消费领域,“也就是说,不仅购房不可以,买股票、期货、P2P借贷等也不行。”
中国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客服则表示,目前信用卡仅可用于经常项目下消费支付,不得用于其他交易支付,包括境内的房地产类商户、证券商户等,同时在境外也不支持用于投资理财的经常项目下的保险产品的购买。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光大银行和广发银行虽未叫停信用卡在房地产类商户中交易,但也设置了交易额上限:前者单笔限额不超过10万元,后者累计限额不超过10万元。
遏制“借道”分期购房
对于多家银行降低信用卡地产类商户交易限额的原因,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是目前信用卡的“透支”功能被滥用,尤其是一人多卡多次透支,“对于一个投机者来说,会通过此类透支来实现套现,进而去炒房。银行对这类贷款的管控很有必要。”同时,他指出,此项管控的加强并不会影响到合理的住房需求,比如缴房租、中介费、物业费等。
中原地产总监张大伟则表示,其实多家银行一年来都在不断降低信用卡地产类商户交易限额,“虽然这个资金在一二线城市不太可能买房,但在很多三四线城市,的确有人用多张信用卡的形式分期购房,包括去年已经查处的消费贷资金进入楼市。”
记者 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