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涨停板出货疑云,散户缺席,资金流向何方?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核心的问题,涉及到股票市场中“主力”和“散户”之间的互动关系。当主力在涨停板上买入时,即使散户看起来没有参与买入,交易仍然能够达成,这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机制实现的:
1. "主力自买自卖(对倒/对敲 - Washing Trade):"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方式。主力资金(例如某个机构、大户)可以通过其控制的"多个证券账户"进行交易。
一个账户(账户A)以涨停价"买入"股票,同时或稍后,另一个由同一主力控制的账户(账户B)以涨停价"卖出"股票给账户A。
这个交易对市场而言,看起来就是账户B在卖给账户A,成交价格是涨停价,成交量增加。虽然最终资金可能没离开市场,但"制造了交易活跃度、推高了涨停价、并为主力吸筹或封板提供了虚假的“市场承接”"。
这种行为有时被称为“对倒”,其目的可能是:
"制造恐慌或吸引眼球":让散户看到股票在涨停板上成交活跃,误以为有大量资金在追捧,从而产生买入意愿。
"自我维稳":确保涨停板能够被牢牢封住,显示主力实力雄厚。
"吸筹":在无人愿意以涨停价接盘的情况下,通过自买
主力在股票买涨停板时,散户没人买,那主力的股票卖给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