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都有公开课,教师学习热情高涨,共筑教育新篇章

天天都有公开课,教师学习热情高涨,共筑教育新篇章"/

这句话表达了当前教育行业的一个积极现象,即教师们对于持续学习和专业成长的热情很高。公开课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能够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提升教学技能。以下是对这句话的进一步分析:
1. "教育理念的更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教师们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愿意通过公开课等途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 "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通过参加公开课,可以学习到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3. "教育资源的高效利用":公开课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资源,可以让更多教师受益,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4.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教师们通过不断学习,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有助于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5. "教育公平的推进":公开课的普及有助于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更多教师和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总之,天天都有公开课,教师学习劲头足,这一现象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预示着我国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关内容: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基层蹲点记

“刘老师,这节课上得真不错。”河北省雄县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研员杨永乐朝雄县第一小学教师刘素菊竖起了大拇指。

在刚刚结束的公开课环节,刘素菊为三年级学生讲解了《小真的长头发》这篇课文。杨永乐认为,这堂课抓住了教学重点,做到了精讲多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我们给刘老师鼓鼓掌吧。”雄县第一小学副校长孙兰平在一旁提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刘素菊不好意思地笑了。

“在雄县一小,天天都有公开课。”孙兰平解释道,“每天上午一二节,公开课都会在录播教室进行,全校老师轮流上课。课前教研组集体研磨学案,课后教师进行反思修改。”

这些年,雄县一小实施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天天都有公开课”就是其中的一项。

说起这项提升计划的起因,孙兰平回忆起了一段 “丢脸”的经历。

原来,几年前,教育局将全县第一节课改观摩课安排在雄县一小进行,接到任务的孙兰平当时就懵了,因为全校没有一个教师上过课改课,作为副校长的孙兰平只有自己硬着头皮上。

从那时起,孙兰平就下定决心要推着教师往前走,帮助他们全面提升专业素养,让课改真正在雄县一小落地。

然而,改革谈何容易。教师平均年龄46岁,没有30岁以下的教师,学校连续多年没有新进老师……这是拥有百年历史的雄县一小面临的现实困境。尽管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他们精力有限,对新的教学思想接受速度慢,很多教师不愿学习,更不想创新。

从强化教师主动学习意识入手,一系列参与式培训在雄县一小全面铺开。组织教师分组研读教材、编写导学案,与国家级名师同课异构,每名教师外出学习归来需要负责二次培训,鼓励每名教师参与各种类型的比赛……

“有一次参加县里的说课比赛,学校召集各年级30多名语文老师听我试讲,用一节课的时间,帮助我分析说课稿的各种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在之后的说课比赛中,我拿到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在雄县一小教师张真珍看来,正是在学校细致入微的专业指导和毫不留情的“逼迫”下,自己得以快速成长起来。

刘素菊现在常常被身边同事学习的劲头感染,“以前老师们到点上下班,现在很多老师第一节没课也会提早过来,过了下班点,许多老师还聚在一起讨论教案、交流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每周四固定来雄县一小指导教学的杨永乐,则亲眼见证了这些年来该校教师的点滴变化,“老师们进步非常快,以前上课很多老师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如今都能做到‘一课一得’了”。

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专业提升积极性,雄县一小还专门开发了教师量化评价软件,将教师外出学习、参加论坛讲座、外出交流等均纳入教师量化考核。由专人负责对教师专业成长各个方面及时评价打分,教师可以随时在电脑上看到自己的分数。

“刘老师,讲的部分还有精简的空间,语言训练还可以更规范些……”公开课点评环节已经结束了,杨永乐还不忘向刘素菊叮嘱道。

(本报记者 焦以璇 周洪松)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15日第1版

发布于 2025-07-01 23:42
收藏
1
上一篇:「夜读」50位学人精选,200本科学经济金融好书推荐 下一篇:永师风采闪耀 | 永安市首届“十佳教师”刘俊翔荣耀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