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北交所指数热议不断,晴雨表功能待显?落地需满足这些关键条件
年内北交所指数被频繁提及,表明市场对其作为晴雨表功能的期待。以下是一些北交所指数落地并发挥晴雨表作用的条件:
1. "完善的制度设计":北交所指数的编制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透明的制度设计,包括指数的编制方法、样本选择、权重分配等。
2. "丰富的样本覆盖":指数样本应涵盖北交所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以反映市场的全貌。
3. "市场认可度":市场参与者,包括投资者、分析师、媒体等,对北交所指数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是指数发挥晴雨表作用的关键。
4. "数据质量":指数编制所依赖的数据需要准确、及时,以保证指数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 "监管支持":监管机构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政策引导、监管协调等,以确保指数的顺利实施。
6. "技术保障":北交所指数的编制和发布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包括数据处理、计算、传输等。
7. "市场流动性":北交所指数所覆盖的股票应具有较高的市场流动性,以便于投资者进行交易和投资。
8. "市场教育":加强对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的教育,提高对北交所指数的认识和理解。
9. "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市场波动和异常情况。
10. "持续改进":根据市场发展和反馈,不断优化指数编制方法和样本选择
相关内容:
早在1月8日,北交所董事长徐明在第26届(2022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也公开表示,下一步,北交所、新三板将立足自身发展规律和需求,加大制度、产品和工具创新力度。
对此,徐明特别提出,“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和估值定价能力,适配市场的规模建设,构建北交所的指数与产品体系,逐步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晴雨表”。
今年1月18日,北交所网站公示了北交所指数采购项目,彼时市场认为,这或意味着北交所指数编制已提上日程。
此外,2月18日,在北交所2022年新闻媒体座谈会上,徐明谈及未来一段时期市场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时表示,未来在资本市场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立足自身发展规律和需求,加大制度、产品和工具创新力度。
为什么北交所指数如此受关注?银泰证券股转业务部总经理张可亮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沪深交易所都有自己的指数委员会,也有非常丰富的指数体系,指数能够综合反映交易所的整体运行状况。
“只有当指数体系比较丰富时才能反映出市场层次、市场结构、市场的流动性、有效性以及挂牌企业的行业结构等。”张可亮表示,通过各类指数多维度地反映资本市场的运行状况,可以让投资者更好地决策和投资。
在他看来,目前北交所市场规模较小,随着今年市场的扩容,北交所指数的编制是理所应当和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也预示着北交所未来的主要工作是加强二级市场建设,透露出了监管层对北交所未来发展的信心。
“同时编制市场指数是机构投资者研发指数型投资产品的基础。也就是说,下一步,北交所也会从开发指数型基金方面来改善投资者结构。”张可亮指出,基金公司通过开发指数型投资产品,进入北交所市场,这不但会为北交所带来增量资金,而且还会是长期的稳定资金,对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当前北交所指数建立持比较保守的意见。在他看来,北交所指数的建立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市场个股的成交量和成交的活跃性要有一定提升;二是对样本股的选择需要更加精细化,能够反映专精特新的特征,同时个股本身应有较好的持续经营能力;三是指数的设计更要结合北交所的板块特征,不能简单地套用主板或科创板。
张可亮也强调,指数的开发需要众多样本,以上市公司家数的增加为前提的。未来北交所指数的发布需综合考虑上市家数及市场的市值规模等因素,在超过100家以及超过200家之后,择机推出相应的一些指数,以反映市场的概况。
“市场规模越大,可供推出的指数种类就越多,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张可亮强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 编辑 宋钰婷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