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每日最强音】资金季动时点解析,日历视角下的债市观察与固收医药洞察
标题:《资金的季节性及时点观察——日历看债系列之一 | 固收 医药》
正文:
一、引言
资金面的季节性波动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于债券市场而言,资金的季节性变化对利率走势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探讨资金面的季节性变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为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资金面的季节性变化
1. 季节性因素对资金面的影响
季节性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季节性信贷需求:春节、国庆等节假日前后,企业信贷需求增加,导致资金面紧张。
(2)季节性税收:一季度和四季度为税收高峰期,可能导致资金面紧张。
(3)季节性投资:部分行业在特定时期有较强的投资需求,如基建、房地产等,可能导致资金面紧张。
2. 资金面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根据历史数据,我国资金面的季节性变化具有以下规律:
(1)一季度和四季度资金面较为紧张,二季度和三季度相对宽松。
(2)节假日前后资金面较为紧张。
(3)税收高峰期资金面较为紧张。
三、资金面季节性变化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1. 利率走势
资金面的季节性变化对利率走势具有重要影响。当资金面紧张时,利率上升;当资金面宽松时,利率下降。
2.
相关内容:
来源:华创证券研究

华创固收
2025/06/25

摘要:
资金面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多的季节性规律,从月度维度的缴税、缴款,到季度维度的跨季安排、财政收支,以及年度维度的取现、政府债券供给节奏等均具有一定的日历效应。本文从资金面的季节性出发,结合超季节性的因素,综合判断资金面的走势,并给出债市交易指引。
资金的日历效应:“跨春节扰动-财政支出-政府债券发行”主线切换
春节前后(1-3月):跨春节的扰动下资金面多是先紧后松。时点上,春节前两周资金价格多会进入季节性收紧窗口,春节后迎来边际宽松。幅度上,春节前后两周DR007:15DMA的波动区间多在20bp,若有降准对冲,资金波动区间或收窄至10bp。央行投放方面,若以降准+逆回购投放合计规模在2万亿及以上,资金面有望维持相对稳定。
财政支出(4-7月):流动性边际转松的概率高。进入二季度,天气转暖后,施工进度加速,财政支出的助益之下,资金面波动性多会降低,资金中枢多季节性下行。分层方面,伴随着理财、货基规模的增长,资金分层往往进入季节性偏低水平。2024年二季度手工补息的带动下,资金分层压缩至10bp以下。
政府债券发行(8月以后):政府债券加码,银行负债压力或再度加大。8月、9月政府债券发行多会提速,虽2023年9月、2024年9月均有降准落地,但资金中枢仍季节性抬升,DR007高偏OMO的中枢逐渐上行至20bp左右。
时点扰动:税期、工具到期、季末
税期:税期走款可能导致银行间市场资金短暂收紧。每月税期截止日一般设定为每月15日,如假期顺延。税期走款时间一般在税期截止日后的2个工作日左右,资金摩擦会有所体现,偏大的税期央行多会通过逆回购加码进行对冲。影响程度上,1月、4月、7月、10月税期规模偏大,税期走款或给资金面带来短暂压力,但一般不会形成趋势性上行压力。
月中:关注货币政策工具到期情况。时点上,买断式逆回购到期或主要集中在上半月、MLF到期至7月开始将延迟至25日。规模上,MLF到期较大的月份集中在开年和年末;买断式逆回购各月到期规模较大接近万亿。
季末:关注银行应对考核是否提高备付。考核指标:流动性覆盖率(LCR)以及广义信贷等指标约束下,银行会主动收缩同业业务,减少资金拆出。财政支出:通常季末最后一周财政部门加快资金拨付,可部分缓解季末资金压力。
债市交易启示:日历效应与央行观察
季节性的机会和风险:一是,春节后伴随着资金面的修复,债市或有交易机会。除2025年央行主动引导长端利率走势上行,以及2022年为春节后大量逆回购到期摩擦外,其余阶段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多呈现震荡下行的态势。二是,跨季后伴随着资金的宽松及理财资金的入场,债市胜率相对较高。从4月和7月的长端走势来看,跨季后收益率下行概率相对更高,或与资金宽松以及配置力量回升有关。三是,三季度杠杆交易普遍趋于谨慎。1)三季度政府债券发行提速的概率更高。2)7月短端资产杠杆套利空间多快速压缩。3)赎回摩擦导致资金波动风险有所加大,2023年8月末以及2024年9月均有出现。
超季节性的提示:收紧窗口,主要关注“稳汇率”以及“防风险”的政策诉求是否提前。汇率压力较大的阶段处于内外平衡,或约束资金面边际大幅宽松;“防风险”包括关注长端收益率和打击资金空转套利等,资金面收紧的风险增大。维稳窗口,稳增长压力、权益市场稳预期、信用冲击、赎回扰动增大时,央行多加以呵护。2018年贸易摩擦、2020年年初疫情冲击下,货币政策为“稳增长”护航;2024年年初及2025年4月分别通过降准及汇金再贷款进行支持;永煤及包商事件发生后,央行均短暂增加流动性支持;2022年11月及2024年10月赎回负反馈加剧时,央行对流动性的呵护态度提升。
风险提示:流动性摩擦加大。
华创医药
2025/06/26

摘要:
综合性家用医疗器械企业,线下+线下双轮驱动。可孚医疗是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家用医疗器械企业,拥有近万个型号及规格的产品,覆盖康复辅具、医疗护理、健康监测、呼吸支持及中医理疗五大领域。公司业务线下+线下双轮驱动,“可孚”电商交易指数在医疗器械类目中长期保持领先,此外公司也与数十家连锁药店百强企业建立了合作,为全国20多万家线下药店提供商品和服务。
五大业务线锚定个人健康管理领域,整体经营趋势向好。1)康复辅具:公司在持续优化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推动拓展背背佳和听力业务,有望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2)医疗护理:23年开始国内防疫进入新阶段,公司医疗护理收入增速在高基数下承压,但随着防疫业务影响逐步出清,业绩正逐步回归常态化增长。3)健康监测:健康监测业务为公司传统业务,多年深耕下产品布局全面且核心产品基本自产,24年公司与欧态科技合作研发的免校准CGM产品获批上市,产品性能位于国产第一梯队,同时价格优势显著,有望成为爆款单品。4)呼吸支持:公司呼吸机和制氧机业务前期主要以代理国际大品牌为主,随着自研产品陆续推出,商业模式正逐步实现从代理向自主品牌销售的转变。5)中医理疗:公司中医理疗业务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随着23年国内防疫进入新阶段,正逐步走出疫情扰动,政策支持下有望持续发展。
持续推进竞争力建设,助力长期发展。1)线上+线下渠道双向发力,推动渠道布局平台化。2024年公司线上渠道收入占比2/3,线下渠道收入占比1/3,线上渠道已覆盖天猫、京东、拼多多、唯品会、抖音、快手等国内主流电商平台,线下渠道已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市的连锁药房,构建了立体式营销渠道,形成平台化布局。2)多品牌布局,构建多元化品牌矩阵。在主品牌“可孚”基础上,公司设立多个子品牌,在产品定位、面向的消费人群及其需求上形成良好互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3)推进研发体系建设,高效实现研发成果转换。公司基于市场需求确定研发方向,在持续推进研发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具备高效实现研发成果转换的能力。4)逐渐从代工/贴牌转变为自产/自有品牌。公司发展前期以代理/贴牌模式为主,后续逐步向自产/自有品牌转变,目前公司自有品牌收入占比超80%,自产产品在主营业务中的收入占比也已经从18年的22%提升至23年的57%。5)拥抱AI,应用智能化技术改善运营效率。公司在产品端、营销端、生产端推进应用智能化技术,改善公司运营效率。
风险提示:1、新品推广进展不及预期;2、家用医疗器械行业价格竞争加剧;3、并购整合效果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