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融资额度紧张,股民面临融资难困境
券商给股民提供融资额度确实可能因为多种原因变得紧俏:
1. "监管政策":监管部门可能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融资融券的额度,以防范金融风险。在市场波动较大或者风险较高时,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券商的融资额度。
2. "市场情绪":在市场情绪紧张或者市场下跌时,券商可能会收紧融资额度,以减少自身风险。
3. "资金成本":融资融券业务的资金成本较高,券商在资金紧张或者成本上升时,可能会减少融资额度。
4. "风险控制":券商为了控制风险,可能会对融资客户的资质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从而减少融资额度。
5. "业务调整":券商可能会根据自身的业务策略和风险偏好调整融资业务规模。
股民在融资额度紧张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关注市场动态":了解市场和政策变化,合理调整投资策略。
- "优化资产配置":在融资额度有限的情况下,优化个人资产配置,降低单一股票或市场的风险。
- "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投资知识和风险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总之,面对融资额度紧张的情况,股民应保持理性,合理控制风险,避免盲目跟风。
相关内容:
昨日创业板盘中曾一度大跌超6%,业内有观点认为证监会全面叫停场外配资端口接入,使部分资金撤出导致大跌。
“杠杆”是本轮牛市与2007年不同的重要关键词,业内认为,场外配资端口被禁,或将再度刺激券商两融业务,不过目前部分券商两融额度吃紧。
融资余额5个月增万亿
沪指在五个月上涨五成,其实融资功不可没,因为这5个月来,融资余额就增了1万亿。
来自于上交所和深交所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5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21689.95亿元,其中,融资余额21607.68亿元,融券余额82.27亿元。
目前两融数据的焦点在于增速。从0到1万亿,股市差不多用了4年多时间,而从1万亿到2万亿,却只用了5个月。
在去年6月9日,两市融资余额仅3941.63亿元,两融余额3912.47亿元。也就是说,一年时间,融资余额翻了5.5倍。而在3年前的6月8日,两融余额近585.10亿元,融资余额仅为73.24亿元。
一家券商深圳总部两融部门人士介绍,增速太快说明近几个月股市实在太火了。融资余额多了1万亿,通俗解释就是,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股民又借了1万亿元炒股。如果算上民间配资和其他信托,预计股民融资额度能达3万亿元。
两融余额目前现“吃紧”
杠杆资金是助推这轮牛市力量之一,证监会明确“除券商两融外,其他配资都是非法”的消息引发了关注,融资需求强烈,只靠券商的两融会不会资金不足?
有媒体曾报道称,证金公司总经理聂庆平曾建议“两融余额不得超过券商净资本4倍”。
东方财富数据显示,93家券商披露2014年底的净资本为6173.5亿元。这93家券商和开展两融业务的91家券商基本重合。据此计算,两融“天花板”约为2.4万亿,目前还有2500亿左右空间。
昨日一大型券商深圳总部投资部门人士介绍,目前多家券商都是按照“不超过净资本4倍”这个标准对外提供融资,并且其所在公司面临触及“天花板”的问题。
沈阳一券商营业部投资顾问也对记者表示,他们营业部的融资额度很紧俏,一个人卖出证券钱返回系统后马上就被融走。
为了继续提供融资,一些券商采取了增发、发次级债等方式增加净资本。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券商通过H股发行、增发、发次级债等方式,募集了4174.8亿元可计入净资本的资金,以此推算,两融“天花板”或在4万亿。
券商多种方式去杠杆
融资额度快速增长,也暗藏风险。券商人士认为,一旦下跌恐现踩踏式风险。
因此,多家券商选择降低杠杆。从4月底开始,券商陆续采用提高融资保证金比例、降低可冲抵保证金证券折算率、调整标的证券范围等方式进行风险防控。广发证券、海通证券、长江证券等上调融资融券业务标的证券的融资保证金比例;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等券商调整了部分两融标的折算率;申万宏源、兴业证券暂停一些标的股的融资买入。
对于这种变化,沈阳一券商业务部门负责人表示,由于一些客户两融标的折算率大幅降低,客户融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此外,近期一则关于创业板两融的消息引发了关注。国盛证券本月4日下发《关于调整融资融券标的券有关事项的通知》称,将创业板股票全部调出融资融券标的证券。这引发了不少股民的关注。该券商给出的理由是,创业板股票泡沫确实显现。今年以来创业板指上涨了167.94%,市盈率已经高达154倍,今年以来个股涨幅超过500%共有37只,其中21只来自创业板。Wind对此分析认为,单一券商调整影响不大,因为国盛证券两融市场规模较小,但这种做法有可能会传导到其他券商。
华商晨报 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 张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