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银企携手共进,全链条服务助力——沈阳市大东区创新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沈阳市大东区近年来积极推动政银企联动,通过全链条服务,致力于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以下是对这一举措的简要概述:
### 背景介绍
沈阳市大东区作为沈阳市的一个重要区域,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大东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政银企联动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 政策支持
1. "优化政策环境":大东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人才引进等,以吸引和留住企业。
2. "简化审批流程":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 银企合作
1. "金融支持":银行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提供贷款、担保、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和服务。
2. "风险共担":政府、银行和企业共同承担风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 全链条服务
1. "项目孵化":为初创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包括场地、技术、人才培训等。
2. "产业链配套":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3. "市场拓展":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
### 成效与展望
1. "企业数量增加":通过一系列措施,大东区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2. "经济增长"
相关内容:
春潮涌动处,奋进正当时。沈阳市大东区以政务服务改革为突破点、以产才融合为支撑线、以金融活水为动力源,构筑起“审批最简、服务最优、活力最强”的全链条营商生态,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政务服务“有温度” 企业办事“加速度”

走进大东区“宠企会客厅”,企业办事人员惊喜地发现:25人审批团队精简为7人综合服务专班,16个政务窗口蜕变为4个“会客桌”。通过“会客式+承诺制+全代办”模式,554项审批事项实现“企业办事不出专区”,平均办理时间压缩45%。运行以来已累计办理业务11500余件。企东学院内,服务专员与企业代表“肩并肩”而坐,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精品小班辅导课”已开班80余场,400余家企业接受“审批服务”专题培训。参加课程的项目负责人表示:“过去跑手续像闯关,现在政府把‘闯关攻略’送到手边,复杂审批也能‘一次通关’。”
人才生态“强磁场” 才企共生“合奏曲”
春风行动招聘会上,装备制造、医药、教育等40余家企业展位前,技术人才与企业HR热烈讨论薪资结构,直播间里3.1万观众通过主播“云选岗”。大东区以“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构建营商服务专区:法律服务专区线上打造“律兜”服务平台,扫码免费咨询服务170余次,人才服务专区累计提供人才信息发布等14项增值服务,这种“引才如磁石、育才如沃土”的生态,让人才与企业成为双向奔赴的‘合伙人’。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银企共赢“双向奔赴”

在“2025沈阳·畅融工程”银企对接会上,20余家金融机构与汽车城集团、国资集团、文旅集团等展开深度对话。银行代表为知巢鸟、鑫乐文化等7家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文化旅游、城市更新等多个领域的重点项目获多家银行青睐。通过“政府搭台+银企唱戏”模式,增进了银企互信,增加了更多共赢的空间。正如农商银行负责人所言:“这里的项目含金量高、政府服务实,我们愿做企业发展的‘金融合伙人’。”
项目引擎“全速运转” 产业升级“破浪前行”
3月17日,沈阳马卡航空航天数控机床智慧工厂项目现场,大东区102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大东区一季度预计开复工重点项目总计140个,总投资达955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同比增长32.1%、30.7%。大东区作为全国工业百强区之一,以打造沈阳东部核心增长区为目标,依托全市最大的二三环待开发空间,全力实施七二四、北大营、东湖等片区开发建设,并通过“产业升级+产城融合”双轮驱动,推动大东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高地。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大东区将持续深化“审批有速度、服务有温度、发展有力度”的营商理念,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抓手,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获得感,让“近者悦、远者来”的营商环境成为区域核心竞争力,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贡献大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