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券商集合理财收益显著增长!券商资管未来路在何方?

一季度券商集合理财收益显著增长!券商资管未来路在何方?"/

一季度券商集合理财收益攀升,这反映了当前资本市场的一定活力,以及券商资管业务的积极发展。券商资管业务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居民财富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是对券商资管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1. "合规经营是基石":券商资管业务必须坚持合规经营,严格遵守监管规定,确保资金安全,防范风险。
2. "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券商资管需要不断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包括投资研究、风险控制、产品创新等方面,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
3. "深化服务实体经济":券商资管应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4. "创新产品和服务":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者需求的多样化,券商资管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多元化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5. "加强风险管理":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券商资管应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能力。
6. "提升客户体验":券商资管应关注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7.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券商资管发展的关键,券商资管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市场敏锐度的优秀人才。
关于券商资管还有多长路要走,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因为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环境、政策导向、投资者

相关内容:

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3.98!

截至5月6日,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收益方面,有数据可查的近4000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一季度平均收益率为3.98%。具体来看,有2只产品收益率超过100%;股票型产品表现最优,平均收益率超13%。

川财证券金融产品团队负责人杨欧雯表示,一季度券商集合理财收益攀升主要源于A股市场的上行带来的估值修复。根据对上证综指上行原因的拆解,风险偏好对指数上行的贡献度最大,尤其是2月份,盈利对指数仍是负贡献;进一步而言,风险偏好的上行本质上来自于政策出台提升对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改善的预期。展望二季度,我们认为信用利差难进一步下行,经济和企业盈利在二季度后半段仍面临一定压力,二季度后半段A股市场依然可能面临一定的震荡调整风险。

“具体而言,我们认为二季度震荡调整的趋势已经形成,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企业盈利层面,宏观高频数据显示螺纹钢等周期品价格下行,企业生产面临调整压力;二是流动性层面,会议对于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政策的表态显示出一定的边际收紧迹象,数据上非标占社融的比也并未达到合理的比例水平,仍可能是下拉项,信用利差处于近几年低点;三是风险偏好层面,近期赚钱效应明显下行,赚钱个股占比仅40%,远低于前期70%以上的水平,而200日均线以上个股占比持续处于80%以上,显示调整风险较大,二季度宏观指标利好的绩优板块如大金融和消费等同时受信用利差影响。”杨欧雯说。

券商集合理财等资管业务目前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发展瓶颈。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刘景德认为,与银行相比,券商资管可进行跨资本的资产配置;与保险相比,券商因拥有大量高风险客户,拥有差异化竞争优势;与信托相比,券商可协同经纪和投行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不过,券商集合理财等资管业务同样面临“成长中的烦恼”。

北京一家中型券商相关负责人认为,在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大背景下,证券公司开展的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虽然具有典型的信托法律关系性质,但在实际业务过程中其并未纳入《信托法》的调整范畴,这使得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法律关系在业内一直存在争议。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在基金法生效后,参与门槛提升至100万的高标准,但投资范围仍受到较大约束,只能投向场内标准化投资标的及集合信托计划等,与信托计划及基金子公司专项计划相差较大。齐鲁资管公司相关负责人同样认为,目前尚未从法律层面将券商资管产品明确为信托关系,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资产无法进行有效风险隔离和保护,从而制约业务发展。

华东地区一家大中型券商资管子公司负责人更是直言,目前券商资管属于“非公非私”、“半公半私”的独特资管形态。和公募相比,门槛高得多,获客较难;无法公开宣传产品、营销及销售渠道均相对狭窄;受限于法规,无法发行商品主题产品、场内交易型产品等一些近几年飞速发展的产品类别;另外从盈利模式上看,公募基金公司收入来源是管理费,券商资管主要收入来源是超过业绩基准的业绩报酬,这就导致在牛市的时候公募基金公司发行权益类产品的动力更足、易于收获非常大的管理规模,而券商资管则更倾向于在熊市发行权益类产品,通过低位布局获取绝对收益,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此外,与私募相比,券商集合资管的机制不够灵活,监管也更趋严厉。由此来看,券商集合理财业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温济聪)

发布于 2025-07-05 00:16
收藏
1
上一篇:川财证券展望,科创板设立与银行理财入市将成2023年资本市场焦点 下一篇:年轻族群理财风向标,银行理财、股票与基金,投资偏好各显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