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众多投资者对银行股持观望态度?揭秘股票市场中的银行股疑虑

为什么众多投资者对银行股持观望态度?揭秘股票市场中的银行股疑虑"/

很多人不看好银行股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低增长预期":在金融行业,银行股通常被认为增长潜力有限,尤其是在利率较低的环境下,银行的净息差(即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差额)可能会受到压缩。
2. "风险因素":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核心,其业务与宏观经济紧密相关。在经济下行或金融危机期间,银行可能面临坏账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这会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3. "监管政策":银行受到严格的监管,监管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影响银行的盈利模式和经营成本。
4. "技术变革":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银行面临着来自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竞争,这种竞争可能会侵蚀银行的客户基础和市场份额。
5. "估值问题":银行股的估值通常较低,可能反映了市场对其增长前景的悲观预期。
6. "信息披露":银行由于其业务性质,往往需要披露大量复杂的信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解读这些信息可能存在难度。
7. "投资偏好":一些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投资于科技、消费等高增长行业,而不是传统的银行股。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原因并不代表银行股没有投资价值,每个投资者都有其自己的投资策略和风险偏好。在投资决策时,投资者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公司的基本面、行业趋势、市场估值等。

相关内容:

2025年上半年银行股其实涨得挺猛,申万银行指数涨幅14.11%,在31个行业里排第一,二季度以来进入快速上涨阶段,4月~6月中旬涨了18.95%成交额1.36万亿,工行、建行这些大笨象及11只银行股价都创了历史新高,青岛银行涨了35%,兴业银行、江苏银行也涨了24%以上,但奇怪的是,就算涨成这样不少人买股票还是绕开银行股走,这事说起来挺矛盾银行股现在股息率平均4.13%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不少,交行、邮储银行、建行平均在4%左右,估值呢?市净率才0.57倍在历史最低的10%里,这么看安全垫够厚可为啥不招人待见?


我们先看不同银行的表现差别其实挺大,国有几大行盘子稳涨得不算最猛但抗跌,股份制银行像招行、兴业弹性足波动也大,城商行就看地方,江苏银行、成都银行靠着经济好的区域涨得不错有些地方的城商行日子就难了


2025年一季度数据就能说明问题,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营收下降1.5%~3.9%,城商行和农商行反而涨了3%~0.2%,但机构手里的银行股仓位却不高,公募基金一季度持仓不足5%比沪深300里银行14.35%的占比低多了,这说明大家对银行股还是拿不准,大家不看好银行股,第一个因素就是净息差,这东西是银行赚钱的核心,2025年一季度已经跌到1.43%创了历史新低,国有几大行更惨才1.33%,农商行压力最大净息差同比降了0.15%,跌幅在各类银行首位



为啥降?一边是贷款利息越来越低LPR一降再降,银行放出去的钱赚得少了,另一边存款成本下不来长期高息存款像块大石头压着银,万联证券算过要是净息差跌破1.2%,全国300多家农商行里得有100家要亏损,现在不少银行月底拉存款又是送礼又是返现都是被这压力逼的,市场预测这个指标可能还要降到1.4%,赚钱越来越难,再就是资产质量,这两年零售贷款的坏账上升,20253月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1%比年初高了0.01%,细分来看国有大行还好不良率降了0.01%,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都在升,农商行升得最多0.06%,具体到邮储银行不良率0.91%,招行0.94%算不错的,但华商银行不良率3.97%,大新银行(中国)2.78%,友利银行(中国)2.05%,压力不小


尤其是个人贷款这部分坏账上涨的明显,公司类贷款的不良还在降个人贷款却在升,工行2024年末个人住房贷款坏账涨了59%,消费贷涨了129%,经营贷83%,信用卡60%,邮储银行的个人小额度借款坏账,一年从239亿涨到338亿占了全行坏账的42%,手里攥着这些贷款,银行的利润能稳吗?


再有就是银行赚钱的速度也慢下来了,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降了2.32%比去年降得还多,国有大行稍微好点净利润涨了0.08%,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全是负增长,全年来看也别抱太高期望,货币政策还是偏宽松降准降息可能继续,净息差收窄是板上钉钉的事,就算贷款放得多能补点利息收入可在整个市场都盼着行业盈利回升的时候银行这点韧性根本不够看,机构估计2025年上市银行营收还是有鸭梨,利润能正增长就不错,比起那些一年涨百分之几十的行业,银行股这点增长勾不起多少人的兴趣


还有,银行现在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平台靠着技术和场景在支付、理财、贷款这些领域抢生意,P2P、第三方支付对银行利润的影响已经能明显看出来了,尤其是城商行和农商行跟P2P业务重叠多,自己的IT技术又跟不上被冲击得最厉害,银行自己搞的电商平台,比如工商银行投了不少钱可跟专业电商比还是差远了,这直接影响了银行的手续费收入


2024年不少银行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在下降,尤其是那些靠零售、资本市场业务的股份制银行,重庆银行最典型手续费收入从2016年的19.3亿降到2023年的4.1亿,降了80%,在总收入里的占比从20%跌到3%


国有几大行像个稳重的老大哥,家底厚护城河也宽但缺点是不够灵活,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7.79%行业里最高抗风险能力强,但净息差1.33%比股份制银行和农商行都低赚钱能力一般,而且决策慢创新也少金融科技投入虽然多应用起来不如小银行灵活,买国有大行的股票有点像买高息国债,港股的国有大行股息率6%~7%A4%~5%比十年国债高2%以上,市场不好的时候它跌得少过去三年跑赢了大盘,但想靠它赚大钱、赚快钱基本没戏,追求刺激的投资者自然看不上



股份制银行本来是行业里的创新能手,零售转型、财富管理做得早但这两年也遇到了坎,净息差1.56%比国有大行高定价能力还行,零售业务增速却慢下来了,2024年平安银行的个人贷款降了10.65%光大银行降了2%,资产质量也跟着出问题,零售贷款不良率普遍上升,这些银行太依赖经济好坏了,经济一差手里的资产就容易出问题而且中间业务收入受市场波动影响大,2024年不少股份制银行的手续费收入跌得厉害,想在股份制银行身上赚钱得赌经济能否起来风险本来就比国有大行高


城商行是地方专家对本地企业和经济门儿清客户粘性也强,但毛病也在地方这两个字上太依赖区域经济了,江苏银行、成都银行在经济好的地方2025年一季度营收还能上涨,像郑州银行河南经济一波动零售贷款降了12.3%,个人存款跑了15%,房地产相关贷款的不良率涨到6.48%,日子属实很难过,其次,城商行的资本也不够多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大多低于行业平均的10.7%科技投入也跟不上,厦门银行一年才花3.25亿搞科技是杭州银行的1/8,手机银行月活不到10万线上交易占比才15%,现在都讲究数字化跟不上就得被甩在后面。


散户不买银行股说白了是偏好快钱效应,A股里大盘蓝筹股占了指数的大头,银行股涨的时候散户爱买的小盘题材股往往不动,散户大多想赚快钱觉得价值投资太无聊,有人说得直接蓝筹股是正和游戏每年有稳定回报题材股差不多是零和游戏,算上手续费甚至是负的可散户就爱这种博弈的感觉,小资金散户更爱投机,钱少,在题材股里进出方便还总觉得自己能看准。我认识的私募基金经理说大部分股民都太高估自己重仓押小盘股,觉得买蓝筹或者指数基金没本事,银行股波动小持有半年可能就涨5%对想一夜暴富的散户来说确实没吸引力。


机构就不一样了,2025年政策还在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社保基金重仓股里银行股占比最高非银金融第二,机构爱好银行股,一是分红稳能给长线资金添收益,二是低估值高股息适合当组合的压舱石,三是银行股在指数里占比高配了容易跟上指数,国信证券算过银行股的收益来自三块,利润留存、分红、估值变动,说白了就是赚业绩的钱和估值的钱,但机构也有顾虑,银行股成长性一般行业前景不确定所以不敢配太多,现在主动权益基金里银行股的仓位比应该配的少了12%,这种差距早晚得补,随着险资、社保这些钱进来银行股的配置价值可能会更加明显


其实散户买不买银行股得看自己要啥,想稳当点就挑高股息、低估值、资产质量好的,工行、建行、招行这些分红稳波动小适合长期拿着,可以定投或者分批买别想着择时拿久了靠分红也能攒不少,想搏一把高收益就得在银行股里挑选有特点的,兴业、江行、成都银行这些要么业务转型快要么区域经济好可能有超额收益,但得盯着市场情绪和经济周期仓位别太重见好就收


最后说点个人看法,银行股不是不能碰只是它的脾性和很多投资者对不上,你要是想靠股票实现财富自由天天追热点那银行股确实不适合,它涨得慢波动小带不来那种心跳加速的刺激,但你要是想找个能安心睡觉的投资每年拿5%左右的股息偶尔还能赚点股价上涨的钱银行股其实挺合适


现在市场对银行股的偏见有点深觉得太传统没前途,可别忘了银行是经济的血脉只要经济在转银行就有存在的价值,只是现在行业在转型有的银行能跟上有的跟不上分化会越来越明显,买银行股别光看银行两个字得看具体这家银行能不能在净息差收窄、竞争加剧的环境里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


总之,别跟风嫌弃也别盲目追捧,想清楚自己要啥再看银行股能不能给这才是最实在的。

发布于 2025-07-06 02:58
收藏
1
上一篇:中国证券公司排行榜前十强揭晓,哪家炒股开户优惠力度最大? 下一篇:股票与债券,揭示两者本质区别的金融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