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引意外惊喜,退市股票有望重返主板市场?

体制内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引意外惊喜,退市股票有望重返主板市场?"/

体制内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是按照相关法规和政策要求,干部在任职期间需要向组织报告的个人有关事项,这是加强干部管理、防止腐败的重要措施。
关于您提到的“意外之喜”,这通常是指个人在报告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消息或信息。不过,这样的表述在正式场合可能不太恰当,因为个人事项报告的目的是为了规范管理,而非追求个人利益。
至于已退市的股票是否能重回主板市场,这涉及到股票市场的规则和监管政策。一般来说,股票退市后不能直接回到主板市场,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条件。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
1. "重新上市":如果退市股票符合重新上市的条件,如公司整改后财务状况良好、合规经营等,可以申请重新上市。但这个过程通常较为复杂,需要经过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审核。
2. "转板":部分退市公司可能会通过转板的方式进入其他板块,如从主板转至中小板或创业板。但这同样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程序。
3. "退市整理期":对于退市公司,通常会有一个退市整理期,在这个期间,股票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交易,但一旦退市整理期结束,股票将不再在主板市场交易。
具体情况需要根据中国证监会等相关监管机构的规定和实际操作来确定。如果您有具体的股票或公司,建议咨询专业的财经顾问或直接咨询相关监管机构以获取准确信息。

相关内容:

用户名叫“闲话江湖”,那就不能让话题闲着,得对得起这个名字,多跟大家唠唠“江湖”里的事儿。闲话,就是唠嗑侃大山,主打一个不真实,嘿嘿。但挡不住它真的有趣啊!

今天聊点跟个人事项报告有关的话题。先给主人公起个名字,就叫小告吧。

话说小告在省里摸爬滚打数年,终于混到了处级干部。按规定,达到这个级别后就需要每年报告个人事项了。

什么是个人有关事项?

就是字面意思。详细点说,全称叫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大概就是一项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制度。意思是在体制内,当晋升到一定级别后,就需要按规定和时限向组织报告个人的一些事项。其目的说白了就是为加强管理、规范权力、约束行为、促进廉洁、预防腐败这些。这个制度的执行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并不是大家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政府或机关事业单位那么简单,而是实实在在的,广义上的体制内,包含了党政机关、人大、政协、司法、群团、事业单位、央国企等单位,只要达到相应级别,都需要报告。

报告内容先按下不表,先说说怎么个报法。这还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报告,一般得副处级以上,也包括一至四级调研员这些非领导职务。报告的情形主要有4种,纯属个人总结,组织人事方面的专家请勿喷:一种是定期报告也叫年度集中报告,一般在每年的年初统一组织;一种是提拔前报告,比如某人要从主任科员提拔为实职副处或者四级调研员,提拔前个人事项必须要过关,但要说明的是,审过了不一定能提拔,但审不过一定是不能提拔;一种是按照需要,由相关部门点名随机抽查或重点核查,这个原因就比较多了,比如是实职、是重要岗位、被举报等等吧,当然也有例行的;一种是个人及时主动报告,比如离婚了、生孩子了、办理了护照了等等。

报告后,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组织,但他们也不是专业的,集齐后,他们会协调工商(现在叫市场监管)、金融、房管、证券、税务、移民、出入境管理、司法等相关行业部门进行比对核实。之后,根据核查情况进行处理,合格的啥也不影响,有问题的,视情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检查、限期改正、诫勉、调离岗位、免职等处理,甚至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总结来说,这是加强干部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制度,是利国利民的。

小告得了什么意外之喜?

经仔细核实,把家底翻完一遍,又问了媳妇、父母、岳父母等紧密相关人员后,小告如释重负报走了。

突然有一天人事处打来电话,告诉他持有一支股票和资金需要核实。喜的是,自己已经退市的股票竟然还在,而且还有市值;惊的是,他没有如实填报,需要向组织说明,甚至可能被责令检查。

但小告并不慌,只是有些不解。因为这事他心里有底,那只股票早在一年多以前就退市了,一年前,小告在被重点抽查时曾如实填报,大概内容是,已退市,手机炒股软件已经查不到了,按退市前一日的市值仍然做了报告。后续没有反馈,证明审查通过了。这又过去一年了,填报时小告再次看了确实没有重新上市,那就是打水漂了呗,而且上一年也报过,就没再提。没想到自己不知道的事,竟被组织告知,大概是,他有几百块钱市值的股票瞒报,股票名称、代号都说的有鼻子有眼的,重点是让他说明情况,如果说不清楚,就得接受纪律处分。

这不是天大的冤枉啊。但不敢怠慢,按照人家给的情况,小告电话咨询了开户的证券公司,果然这个票还在,只是到了老三板交易,之所以手机看不到,是因为需要主动申请老三板权限后才能开通。对于不懂金融,更不懂股票上市、退市规则的门外汉小告来说,哪里得知?

这下算是涨了见识,原来退市股票并不是直接消失,而是先从主板退市,在老三板交易,如果还是有情况的话,才会彻底退市。这里可以敲黑板了,读者朋友们也许谨记啊。

还好,主板退市后,股价也就一毛钱左右,总市值算下来还不足一千,金额不大,加之上一年小告确实曾经如实报告过,好好准备了情况说明和佐证材料后,审查这一关算是有惊无险,平安度过了。

福祸总相依,通过审查,小告涨了知识,最主要找回了退市的票子,也找回了一线希望。

为什么会被查出来?

这就得说说需要报告些什么内容。这个不知道当说不当说,但网上是能查到的,问豆包、deep seek这些也是能问到的,简单说说吧。

主要是个人情况,如婚姻及变化、持有护照及因私出国、持有港澳通行证、台湾通行证及因私往来港澳、台湾等。配偶、子女及其配偶情况,如从业情况、是否在国(境)外工作、生活、定居等)、国籍、国(境)外长期居留资格等。财产情况,这是大头儿、是重点,如收入,主要是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劳务所得等;房产,主要是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名下所有房产(包括住宅、商铺、车位等)的产权情况、面积、位置、购买价格等;投资,主要是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投资或者以其他方式持有的股票、基金、投资型保险、非上市公司的股份或合伙企业份额、注册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或者合伙企业等。其他,主要是个人认为需要报告的事项,比如对前面事项的补充说明,在前面没有要求报告,但认为确实重要,有必要报告的事项等。

需要说的是,在这件事上一定不要妄图隐瞒或欺骗,可以告诉大家一个结论:其实组织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讲个故事你就信了。有个人曾经因为8.9元财产未报,被要求做过书面检查。当时是刚刚开始实行这项制度,对问题处理相对较严格,这是客观情况。但这8.9元确实也不是故意为之。这笔钱是其爱人放在支某宝的余某宝里的,按规定,个人银行存款,微信零钱这些是不用报告的,这连十块钱都不到,也没太引起注意。但问题就在这里,这个余某宝的性质却是基金。虽数量不大,但基金属于必须报告的内容,瞒报就是问题。我又要说但是了,非专业人事,谁又能注意到那玩意他是基金啊。而且这十块八块的他本人肯定不知道,爱人也没在意。但是偏偏组织是了解你滴。想在这里面做文章、玩心眼的还是得掂量掂量。

已经退市的股票还能再重回主板吗?

好巧不巧,本人手里也有个退市股票,听说上面的故事的时候,也抱着一点小侥幸的心理,打了证券公司电话,果不其然,还在!

我那颗小心脏啊,又心率失常好几天。

它要是彻底退市,咱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意外之喜就在于,本以为game over的事情,被告知还能再续条命。虽然现在股价才一毛七,好歹它还活着,万一有朝一日重回主板,那岂不是会一飞冲天!想到这里便来了兴致,竟然开始研究分析市场数据和金融政策,妄想预判一下重回主板的可能性和时间。

那将是我后半生能不能住别墅、开豪车的最后希望。

能否重回主板,这得基于公司治理现状,财务数据、政策要求、行业环境等综合考量。

重新上市需满足3个关键条件:①财务指标:最近3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超3000万元,营收累计超3亿元。 ②合规性与治理,需彻底解决历史违规问题,健全内控体系。③持续经营能力,需证明业务模式竞争力及现金流稳定性。

路径有哪些?①A股IPO,要求连续3年盈利,但审核会越来越严格。②借壳上市,可以缩短时间,但风险是涉及壳资源质量及隐性债务问题,也依赖资本运作能力。③港股或北交所,门槛较低。

从历史情况看,退市再回来的可能性其实非常渺茫,能维持个老三板就谢天谢地了。现实往往就是这样残酷!

如果你跟小编一样也同样持有那个幻想的泡沫,那就一起加油祈祷吧,希望邓紫棋帮咱把这个泡沫唱破。

发布于 2025-07-06 16:05
收藏
1
上一篇:炒股入门必看,开户具体步骤详解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