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多账户新纪元将至,券商股二季度成市场焦点关注
“一人多个证券账户时代将来临”这一消息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可能正在放宽对个人投资者开设证券账户的限制。这样的政策调整可能会带来以下影响:
1. "市场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者数量的增加可能会提高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从而对券商股产生正面影响。
2. "券商业务增长":随着证券账户数量的增加,券商的业务量可能会增加,包括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
3. "市场竞争加剧":更多的个人投资者进入市场,将加剧券商之间的竞争,迫使券商提升服务质量,创新业务模式。
至于“券商股二季度最受关注”,这可能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市场预期":市场普遍预期,随着一人多账户政策的实施,券商行业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2. "业绩预期":券商股的业绩增长预期可能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二季度业绩公布前后。
3. "政策支持":政策面的支持可能会进一步推动券商股的表现。
总的来说,一人多账户政策的实施和券商股的受关注程度,反映了市场对券商行业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然而,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时,还需综合考虑行业基本面、公司业绩、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相关内容:
有投资者反映,因沪市指定交易问题,转指定办理比较复杂。对此,上交所相关负责人昨天回应称,中国结算和上交所将积极完善相关方案,维持指定交易制度的基础上,允许投资者一人开设多个证券账户:投资者可以在多家证券公司开设账户,每个账户指定一家证券公司。
上述负责人解释称,为了防范证券盗卖行为,自1998年始,上海证券市场实施全面指定交易制度。全面指定交易制度要求投资者只能选择一家证券公司作为证券买卖的唯一受托人。上海证券市场全面实施指定交易制度以来,投资者所持证券被盗卖的情形基本消除了,但投资者可以选择多家证券公司作为受托人的需求受到一定限制。
为此,中国结算和上交所将积极完善相关方案,在维持指定交易制度的基础上允许投资者一人开设多个证券账户:投资者可以在多家证券公司开设账户,每个账户指定一家证券公司。这种安排兼顾了便利和安全,一是最大限度保证了投资者自由选择证券公司的便利;二是这种安排还保留了指定交易制度保护投资者证券资产,防止被盗卖的优点。
注:深圳的账户每个人只能拥有一个,但是深证交易所是转托管,所以你可以指定多家券商来做深证的股票。这样实际意义上你等于可以开设多个深证账户。如果,上交所放开投资者在多家证券公司开设账户,那么意味着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将可以在多家证券公司开设账户。
市场交投活跃 改革红利催生新春天
去年券商经纪业务大幅回暖,同时创新业务收入增加,就目前已披露年报的券商股来看,业绩翻番已成为常态。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杨荣认为,2015年券商行业利好政策将持续出台,包括将放开券商代客理财、对于股票质押回购业务的规范、大力支持发展互联网券商业务、推动A股进入MSCI指数、完善QFII制度、优化沪港通、推出深港通及转板制度试点、注册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将推动行业不断发展。
2014年四季度,在券商大涨带领下A股重回牛市。而2015年至今,券商板块整体走势较弱,涨幅明显低于大盘。随着震荡调整逐渐充分,各大券商也开始纷纷将券商股列为二季度重点关注的行业之一。银河证券分析师赵强认为,券商板块近期将迎来趋势性投资机会。首先从基本面上来看,节后市场交易活跃度显著回升,且股债双市尤其是股票市场表现优异;此外,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账户管理业务规划(征求意见稿)》,从促进行业经纪业务的长期盈利模式转型,增强客户黏度,倒逼行业分化转型加速的角度来说属于长期利好。
而近日沪深两市成交额再上万亿,交投活跃券商最受益,高弹性的券商是最佳配置标的。华泰证券分析师沈娟指出,前期券商股受牌照、两融等利空打压已充分消化,盘整时间较长,机构配置较低。而板块已进入政策红利和制度改革的新阶段,注册制改革,新三板新政和业务放开将加速落地,业绩高增长、改革红利催化券商股新春天。
中信证券:杠杆提升明显 盈利结构改善
研究机构:长江证券 分析师:刘俊 撰写日期:2015-04-01
报告要点
事件描述
3月23日公司发布2014年报,2014年公司实现营收和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92亿元和1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1%和116%,每股收益1.03元。点评如下。
事件评论
公司盈利结构优化,经纪占比持续下降,自营和投行业务占比维持较高水平,资产管理业务收入提升明显,其中华夏基金贡献35亿收入。经纪业务的营收占比由2013年的35%进一步下滑至30%,投行业务营收占比维持在12-13%,同时公司自营业务同比增长94%,营收占比为35%。公司权益乘数较2013年提升显著,由3.09倍提升至4.84倍,因此公司在2014年12月份公告将进行H股融资,以补充净资本和营运资金。
公司信用业务尤其是股票质押回购业务爆发式增长,且显著优于同类券商。截止12月末,公司两融余额和股票质押回购参考市值分别达到721亿元和424亿元,同比多倍高增长,其中股票质押回购业务的市场份额高达12.8%。因此,公司利息收入大幅增长92%,同时由于公司2014年发行债券金额较高,因此利息支出同样大幅增长112%,因此利息净收入增长15%。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迅速,集合和定向管理规模及收入均大幅增长,表明公司机构和零售理财并重的财富管理战略初具规模。
公司自有资金的规模和收益率均有提升,且权益投资占比提升。2014年全年公司的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为5.8%,投资收益率从2012年起稳步提升,而从配置方向上,公司2014年的债券和基金投资占比有所下降,股票投资规模有所上升,其占比由2013年的22%提升至30%。
1、公司2014年实现归属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116%。公司实现归因于信用业务、自营投资和资产管理业务的高增长,同时营收结构进一步优化,经纪占比下降至30%。2、公司信用业务发展迅速,大幅领先同类券商,截止2014年底两融和股票质押回购规模合计突破1100亿元,同时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翻倍增长,表明公司综合财富管理战略初具规模。3、公司杠杆提升明显,由2013年的3.09提升至2014年度的4.84倍,极大提升公司ROE水平,同时公司2014年底发布公告将在H股进行再融资,以补充净资本。预计2015年和2016年公司的EPS为1.35元和1.95元,对应PE分别为24.6倍和17.2倍!
海通证券:日平均成交额上升有望推动盈利持续增长
研究机构:元大证券 分析师:王佳卉,李梦旸 撰写日期:2015-04-02
2014年业绩已公布,重申买入评级:中资券商已进入高速增长期,我们预计海通证券将显著受益于公司互联网金融创新、海外扩张以及牛市行情。
2014年多项业务高速增长:2014年税后净利润同比增长91.1%至人民币77.1亿元,主要因投行营收/资产管理收入/利息收入净额高速增长(分别同比增长82.3%/533.2%/61.2%)。自2014年11月牛市行情启动以来,海通证券的经纪业务稳健增长,相关净收入同比增长31.1%。2014年按股票/股票基金成交量计算,海通证券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5.31%/4.74%,排名第四。公司期货业务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市场份额达6.65%。2014年公司作为主承销商,完成了4个IPO/23个再融资项目,按所涉总价值计算排名第二。
2015年有望再创佳绩:我们认为2015年海通证券将继续通过并购活动,着力提升投行业务,同时调整债务融资业务以满足客户需要。由于A股市场日平均成交额一直处于高位(2015年1季度达人民币6,301亿元,2014年4季度为人民币3,556亿元),我们预计2015年全年日平均成交额在人民币5,320亿元左右。因此,我们将2015/16年盈利同比增速预估分别调整+11.7/-5.2个百分点至70.8%/40.8%,上调目标价至人民币30元。目前该股对应2015年预期市盈率21.6倍,同业均值为31.2倍。
招商证券:实施赶超战略 布局互联网金融平台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 分析师:衡昆 撰写日期:2015-04-02
业绩概述:招商证券2014年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80.69%;净利润38.8亿元,同比增长74%;净资产415.96亿,比13年底增长53.02%;总资产1934.08亿,比13年底增长132.58%。2014年EPS为0.72元,BVPS为7.15元。业绩整体符合预期。
报净佣金收入份额提升,类贷款业务快速增长:2014年股基市场份额为4.18%,同比略有下降,但净佣金收入份额大幅提升;2014年融资融券规模为578.25亿元,同比增加192.83%,排名第五;股票质押规模为99.70亿元;2014年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9.99%。财富管理业务转型成效显著,综合化经营提前布局,未来在账户管理业务以及综合经营方面建立先发竞争优势。
投行IPO储备项目陆续兑现:招商证券2014年在IPO项目的发行数量和金额均位居行业第二。2014年承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8.35%。未来随着注册制的推出,IPO项目储备收益将逐步兑现。
自营投资竞争优势凸显,尤其是衍生品投资:2014年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6.57%,主要是新型自营投资收益增加,方向性投资管理能力显著增强。
托管业务爆发性增长,培育私募基金客户群体:2014年托管业务规模近千亿,行业排名第1,获得了优质的私募基金客户群体,为后续开展PB业务打下基矗
股东大力支持实施赶超战略,互联网金融布局是最大看点:年报中提到,2015年经营计划以新三年赶超战略为指导,积极布局固定收益全产业链服务平台、跨境业务平台、场外业务平台、环球商品业务平台和互联网金融平台。预计未来集团将在融资、全功能平台的业务发展等多方面充分支持招商证券的发展,业务发展空间全面打开。
投资建议:投资建议:买入-A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42元。我们预计公司2015年-2016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55.88%、20.92%,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2.98%、23.61%,成长性突出;首次给予买入-A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42元。
风险提示:市场交易量萎缩;佣金费率大幅下降;二级市场大幅波动
光大证券:集团支持和定增打开业务发展空间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 分析师:衡昆 撰写日期:2015-04-02
业绩概述:光大证券2014年收入66.01亿元,同比增长64.20%;净利润21.36亿元,同比增长6.55倍;净资产266.20亿,比13年底增长12.77%;总资产1149.45亿,比13年底增长113.47%。2014年EPS 为0.61元,BVPS 为7.55元。业绩大幅改善,“8.16”事件的影响逐渐消除,业务步入正轨。
净佣金收入份额提升,经纪业务稳步增长。2014年光大证券股基市场份额2.94%,份额略有下降,佣金费率下降至0.066%,但佣金净收入市场份额有所提升;积极推进产品创新,公司于年内获得了港股通首批试点资格,推出了点金门、富易贷等新产品,全年实现经纪业务收入28.9亿元,同比增长40%,利润为16.4亿,同比增长93%。
类贷款业务快速增长。截止2014年末,光大证券公司信用业务总规模415亿元,其中融资融券余额375亿元,同比增长210.41%,市场份额3.65%,排名第10;质押回购规模38亿元,较去年增长535%。全年实现信用业务利息净收入10.6亿元,同比增长62%。
“8.16”事件影响逐渐消除,投资收益贡献凸显:2014年实现投资收益6.2亿元,积极开展FICC、做市等多种新的自营业务模式。
积极推动投行业务结构调整:2014年,公司大力大力发展新三板业务,积极开拓再融资、并购重组业务,投行业务累计完成IPO 3个、债券主承销项目15个和新三板项目46个,共实现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7%。
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稳步增长:管理资产规模为1972亿元,其中集合规模为228亿元,固定收益和量化产品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114%。
集团支持和定增助力公司业务高增长:作为光大集团旗下的证券平台,集团内部业务板块协同将加速公司综合金融服务转型;定增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资本实力,支持资本中介业务的发展,业务发展空间全面打开。
投资建议:买入-A 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35元。我们预计公司2015年-2016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52.71%、20.90%,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5.70%、23.64%,成长性突出;首次给予买入-A 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35。
华泰证券:传统业务收入大幅增加 经纪业务市场份额排名行业第一
研究机构:申万宏源 分析师:何宗炎 撰写日期:2015-03-11
投资要点:
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加6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2.11%,符合预期。201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62亿元,同比增加6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86亿元,同比增加102.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12.99亿元,同比增加14.17%;加权平均ROE为11.74%,同比增加5.50个百分点。
2014年公司传统经纪、投行、自营业务收入大幅增加,融资融券规模迅速扩大。经纪业务净收入为49.96亿元,同比增加30.99%,收入占比为41.42%;投行业务净收入为11.80亿元,同比增加104.15%,收入占比为9.78%;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为2.43亿元,同比增加38.07%,收入占比2.01%;自营业务净收入为29.63亿元,同比增加196.3%,收入占比24.56%;利息净收入为23.85亿元,同比增加58.68%,收入占比为19.77%,其中融资融券利息收入为24.67亿元,同比增加101.55%,期末融资融券余额为654.83亿元,同比增加234.64%。市场日均成交金额、股债融资规模以及融资融券余额的大幅增长是公司各项收入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公司净利润率和杠杆倍数大幅提升。公司营业利润率为48.5%,同比增加7.76个百分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率为37.19%,同比增加6.28个百分点;总杠杆为6.59倍,同比增加3.38倍;剔除客户保证金之后的杠杆为5.13倍,同比增加2.71倍;有效杠杆为3.91倍,同比增加1.77倍。
H股上市补充资本金,公司积极开展创新业务,维持“买入”评级。2014年公司传统经纪业务增长较快,市场份额排名行业第一。2015年公司拟开展更多创新业务和产品,如期权业务、收益凭证业务、新三板做市业务、跨境业务等,扩大业务收入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服务,有利于公司维持市场份额。H股上市补充大量资本金,为公司各项创新业务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015-2017年EPS分别为1.01元、1.32元和1.65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为21倍、16倍和13倍。
申万宏源:资本补充可期 航母起航发力
研究机构:国泰君安证券 分析师:邱冠华 撰写日期:2015-04-02
投资要点: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目标价22.8元,对应2015年PE35倍,估值高于行业平均,反应了在综合金融方面的估值溢价。预计公司2014-16年收入为170.4/249.3/330.4亿元,净利润为54.9/97.2/136.3亿元,对应EPS0.36/0.65/0.91元。公司未来看点在于:(1)后续有望通过再融资补充资本,信用交易/自营业务弹性将高于行业平均;(2)通过“投资控股集团—券商子公司”架构有条件实现混业经营,与汇金旗下金融资源有整合预期。
合并后双方业务逐步在多领域实现优势互补。(1)证券业务集中提升是大势所趋,中央汇金将重视旗下金控平台发展,有条件在子公司层面探索混改,业务整合将好于市场预期。(2)原申万经纪和利息业务占比高,宏源投行和自营业务实力强,部分业务将体现协同性。
后续再融资动力十足,战略规划综合金融。(1)原申万和宏源证券ROE 均低于上市券商平均。我们认为公司偏低ROE 情况(2014年3季度年化不足10%)主要与杠杆率低(3季度杠杆低于3倍)和资本补充渠道不畅有关。我们预计公司有望启动股权再融资,之后通过上市平台发债,2015年ROE 水平有望提至约15%。(2)市场关注金融牌照放开对券商影响。根据公司规划,公司未来将在控股集团层面实现混业经营,考虑到汇金集团旗下有保险/银行等金融资源,公司是实现金融混业经营方面最值得期待的金控平台。
核心风险:业务整合不顺利,金融资源整合低于预期。
国金证券:构建O2O业务生态圈 打造互联网券商典范
研究机构:中信建投证券 分析师:杨荣 撰写日期:2015-03-20
事件
公司发布2014年年报,截至2014年末,实现营收27.2亿元,同比增长76.02%;净利润8.4亿元,同比大增164.78%;期末净资产98.7亿元,同比增长46.68%;EPS0.323元,同比大增164.75%;ROE11.29%,同比增加6.46个百分点。
简评
公司战略清晰,打造互联网券商典范
2014年,公司坚持差异化增值服务商战略定位,打造互联网券商发展典范。公司2月推出佣金宝后,受到市场广泛认可,同时布局线下营业网点,丰富金融产品和增值服务,构建O2O财富管理业务生态圈,不断完善对于客户财富管理的一站式服务。
公司经营指标表现靓丽,各项业务均显著增长
截至2014年末,公司实现营收27.2亿元,同比增长76.02%;净利润8.4亿元,同比大增164.78%,表现靓丽;受公司可转债转股影响,期末净资产达到98.7亿元,同比增长46.68%。
公司各项业务均增长显著,其中,经纪业务实现营收10.7亿元,同比增长29.05%;投行业务营收4.5亿元,同比大增163.84%;投资业务营收5.1亿元,同比大增188.52%;资管业务营收1.8亿元,同比大增128.67%。
经纪业务一体两翼,形成O2O业务联动
经纪业务是券商最为传统的业务之一,随着佣金率的不断下降,经纪业务渠道未来的功能可能更主要是来自于获取客户和提供增值服务。公司在经纪业务创新发展上始终走在行业前端,一体两翼即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公司推出佣金宝,以万2.5佣金率及快捷方便的操作体验获取大量互联网客户,通过线下布局网点,形成O2O业务联动。2014年,公司实现股基债交易总金额1.3万亿,同比大增174.37%,市场份额达到0.77%,同比提升0.31个百分点。
信用交易和场外业务发展迅速,未来增长空间很大
2014年,公司信用交易发展迅速,两融累计开户数超4万户,同比大增229.52%;两融期末余额53.2亿元,同比大增257.42%,市场占有率5.19%,预计2015年仍有很大成长空间。
同期,公司完成新三板挂牌企业23个,取得做市商资格后,完成2家挂牌企业做市工作。公司不断扩充新三板优秀项目储备,积极参与新三板企业从挂牌到融资做市到最后并购转板各个环节,新三板业务的迅速发展,将会给公司带来更多收入贡献和优质客户。
公司管理机制灵活,各项业务齐头并进,资本金不断充实,互联网券商优势逐步体现,未来发展可期
公司管理机制灵活,各项业务发展齐头并进,经纪业务一体两翼,投行、自营、资管稳步推进,信用和场外业务迅速发展,可转债转股和15年即将进行的定增进一步巩固了资本金水平,同时,公司基于客户体验和综合财富管理服务的O2O业务生态体系不断完善,用户体验不断优化,为客户打造一站式财富管理的未来将并不遥远。
维持公司“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15-2017年EPS为0.49/0.71/0.96,当前股价对应PE为46/32/24。
国元证券:定增扩充资本实力 业务空间迅速放大
研究机构:长江证券 分析师:刘俊 撰写日期:2015-04-03
报告要点。
事件描述。
4月2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定增底价30.24元,发布不超过4亿股,定增募资规模不超过121亿元,我们点评如下。
事件评论。
公司净资本的相关指标濒临监管下限,亟需补充净资本,此次定增有效缓解净资本压力。证监会要求所有券商在未来三年至少补充净资本一次,而公司是2013以来上市券商中极少数未启动再融资的券商之一,因此2014年末其净资本/净资产的比例达到54%,接近预警标准的48%(监管标准40%),因此,公司此次补充净资本十分必要和及时。
公司信用业务后来居上,定增将有力补充营运资金,使其信用业务空间持续放大。截止12月末,公司两融余额和股票质押回购参考市值分别达到97亿元和157亿元,同比多倍高增长,其中股票质押回购业务的市场份额高达2.4%。信用业务是典型的资本消耗型业务,公司定增将补充净资本进而通过加杠杆方式扩大融资规模,打开信用业务的向上空间。
公司互联网金融举措频繁,通过定增将加大此项创新业务的投入,巩固并扩大其零售客户资源的优势。公司分别在2014年5月和6月开展互联网合作,与万得资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综合金融服务的推广、平台内容开发、私募客户数据服务等开展合作,其后与中国科技大学共建数据分析实验室。定增后公司将加大公司在IT的费用投入,推进互联网金融进程。
公司自有资金的规模和收益率明显高于同类券商,增发资金将得到高效率使用,贡献业绩弹性。2011年以来公司通过信托、委托贷款等方式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成为公司业绩高增长主要驱动力,2014年公司投资收益率高达8.3%,定增资金将通过高效率使用兑现高成长的业绩。
1、定增底价30.24元,募资规模不超过121亿元,由于其净资本相关指标已濒临预警标准,此次定增将有效缓解净资本压力,提升综合资本实力。
2、公司信用业务等资本消耗型业务扩张迅速,两融和股票质押回购市场份额高于同类券商,定增将有力补充净资本进而通过加杠杆方式扩大负债融资规模,打开信用业务的向上空间。3、定增有助于公司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投入力度,且公司资金使用效率较高,募集资金将有效转化为高弹性业绩。4、预计2015年和2016年公司的EPS为1.03元和1.44元,对应PE分别为33倍和24倍,维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