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千家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超9100亿,科创板公司投入157亿抢跑市场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在年内,有超过千家上市公司认购了超过9100亿元的理财产品。这一现象反映了上市公司在理财方面的活跃度,以及对于多元化投资渠道的追求。
其中,科创板公司认购的理财产品规模达到157亿元,这也说明了科创板上市公司在理财方面的积极性。科创板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司的理财行为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有多种原因,比如:
1.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购买理财产品,公司可以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 "分散投资风险":理财产品种类繁多,通过投资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可以分散投资风险。
3. "获取额外收益":理财产品往往能够为公司带来一定的额外收益,尤其是对于那些暂时不需要大量资金的公司。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投资理财产品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因此,上市公司在投资理财产品时,应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合理配置资产。
总体来说,这一现象反映了当前资本市场活跃,上市公司在理财方面的策略也在不断丰富和优化。
相关内容:
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屡见不鲜。《证券日报》记者根据Wind资讯数据不完全统计发现,年内(截至9月25日)至少已有1049家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金融理财产品,合计金额达9179亿元。
认购理财产品次数最多的是渤海轮渡,其主要购买的理财产品为1天期国债逆回购和2天期国债逆回购,累计认购了336次国债逆回购。在认购理财产品金额方面,100亿元至200亿元之间的上市公司有5家,分别是渤海轮渡、江苏国泰、恒瑞医药、养元饮品、欧普照明。
值得注意的是,《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在科创板开板满2个月之际,已有15家科创板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有保本约定的投资产品,目前已认购金额达157.4亿元。
从科创板公司偏爱的投资产品类型来看,主要偏向购买结构性存款、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收益凭证等低风险投资产品,这类理财产品一般期限不超过12个月,《证券日报》记者获悉,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中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8%。
对于购买金融理财产品这一新态势,科创板公司普遍表示,对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适时购买投资产品,能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业绩水平,为公司和股东谋取较好的投资回报。
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银行理财仍是上市公司的首选。但随着银行理财“保本”优势的逐渐减退,券商理财“保本”特性逐步显现,尤其是操作灵活、安全性高且可以量身定制的收益凭证,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青睐。
本报记者根据Wind资讯数据梳理显示,年内已有168家上市公司选择购买券商理财产品(包括收益凭证和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共计726只,认购金额合计272亿元,最高年化收益率预计达到7.5%。
从券商角度来看,华泰证券发行的理财产品最受欢迎,上市公司认购金额达44.28亿元。联储证券勇夺第二,认购金额达23.6亿元。中信证券位列第三,认购金额为23.14亿元;此外,广发证券、中国银河证券、海通证券、首创证券、财通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紧随,认购金额分别达到20.83亿元、17.51亿元、17.49亿元、11.5亿元、10.7亿元和10.64亿元。(记者 王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