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助力银行净值型理财“圈粉”盛况,投资者仍对保本产品“情有独钟”
资管新规的推出,对银行业理财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分析:
1. "净值型理财“涨粉”":
- "原因":资管新规要求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推动理财产品向净值型转型。净值型理财产品更加透明,能够真实反映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符合监管要求。
- "影响":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涨粉”说明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认识逐渐成熟,更加关注产品的风险和收益,而非单纯追求保本。
2. "投资者对保本产品“且买且珍惜”":
- "原因":尽管资管新规鼓励理财产品向净值型转型,但部分投资者仍然对保本产品情有独钟。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风险偏好":部分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低,更倾向于购买保本产品。
- "习惯性思维":长期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以刚性兑付为特点,部分投资者已经习惯了这种模式。
- "信息不对称":部分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了解不足,难以判断产品的风险水平。
3. "应对策略":
- "加强投资者教育":银行和金融机构应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的认识,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 "优化产品结构":银行和金融机构应优化理财产品结构,推出更多符合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产品,满足
相关内容:
日前,为平稳推动资管新规实施和资管业务规范转型,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部门审慎研究决定,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
谈及资管新规延期一年对银行业会带来什么影响,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陶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延长过渡期有助于缓释对相关市场的过度冲击,从而规避了机构流动性断裂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可能带来的传染效应。同时,延长过渡期并不会刺激新的非标理财大量出现,因为过渡期的一年的延长时间并不长,新产品几乎不会有时间完成发行和到期这一完整过程。因此,适度延长过渡期有利于对个别化解原有产品存在困难的银行进行产品改造。
普益标准则认为,过渡期延长,中小银行机构在存量资产消化、投资者培养与教育、产品转型面临新老衔接阵痛等方面都将获得一定“喘息”机会。
那么,资管新规延期后,投资者是否了解变化,银行理财经理又如何说?
“其实,资管新规延期的影响主要在银行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影响不大。我行整改走在前列,目前还没有转型的理财产品只剩聚益生金这一个系列,这个系列也不承诺收益。其他的都是净值型产品。”招商银行一位理财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另一家股份制银行,记者走访发现,在理财产品的宣传单上,几乎都是净值型理财产品的身影。同样的,理财经理也是优先推荐净值型产品。
“破刚兑、净值化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从我们网点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此类型的产品。”上述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资管新规延期可能是由于按照原有期限全部实现净值化的难度很大。同时银行的投研能力、投资者教育以及认可等工作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在某股份制银行网点遇到一位投资者咨询理财产品,她表示:“今年年初在理财经理的推荐下买了一款净值类周期型产品,当时理财经理表示此前的同类产品年化收益率全都超过6%。考虑到其他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实在太低,我毫不犹豫就买了60万元,那是我第一次购买净值型理财。不过,3月份登录手机银行发现当时的净值大概是0.98元,一个月赔了1万多元,好在现在净值回到1元以上。”
在记者走访时,多位购买过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表示,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直在下降,相比之下,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相对较好,这是选择净值型产品的主要原因。
不过,也有一位投资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了一年过渡期,意味着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可以买到有预期收益以及保本的理财产品,同时也有了更多时间适应和了解净值型理财产品。“习惯了买预期收益型产品,适应净值型产品仍然需要时间。”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