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一度“破净”,券商龙头纷纷“入列”引发关注,公司观察揭秘行业新动态

中信证券一度“破净”,券商龙头纷纷“入列”引发关注,公司观察揭秘行业新动态"/

中信证券一度“破净”,意味着其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这在资本市场中通常被视为股价被低估的信号。这种现象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情绪、行业前景、公司业绩等。以下是关于中信证券“破净”及其它券商龙头公司可能“入列”的一些观察和分析:
### 中信证券“破净”原因分析
1. "市场情绪":市场整体可能处于熊市阶段,投资者对证券行业信心不足,导致股价下跌。 2. "行业前景":证券行业面临监管加强、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盈利能力可能受到影响。 3. "公司业绩":中信证券的业绩可能未达到市场预期,导致投资者对其未来增长前景持怀疑态度。
### 其它券商龙头公司“入列”的可能性
1. "华泰证券":作为国内券商行业的另一巨头,华泰证券也面临市场情绪和行业前景的挑战。 2. "广发证券":广发证券在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方面表现良好,但可能受到市场整体环境的影响。 3. "海通证券":海通证券在综合实力和业务布局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同样可能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 行业展望
1. "政策支持":政府可能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证券行业发展,稳定市场情绪。 2. "行业整合":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整合可能加速,强者恒强。 3. "创新驱动"

相关内容:

股价接近跌破17元,市净率则不足1倍,券商龙头中信证券(600030.SH)终于“破净”。

除了中信证券,A股目前还有多家上市券商处于破净,其中包括多家等大型券商。而在此前,券商股破净还是发生在2018年,当时海通证券曾跌破每股净资产。

中信证券破净的情况,过去十多年从未出现过。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国九条”的出台,资本市场严监管持续,券商投行业务也会承受一定压力。但打造国际一流投行的目标下,券商前景仍然可期,投资者应以长线投资眼光看待。

中信证券破净

截至4月17日收盘,中信证券最新股价为18.1元,全天上涨2.67%,市净率终于回到一倍以上,为1.06倍,总市值为2682.52亿元。

而在两天前的4月15日,中信证券股价在盘中一度跌至17.26元,市净率已经低1倍。

中信证券12日公告称,因在相关主体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涉嫌违法违规,证监会已于3月13日对该公司立案。同日,其全资孙公司中信中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信中证资本)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年报显示,2023年,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600.68亿元,同比减少7.74%;净利润197.21亿元,同比减少7.49%,这也是该公司营收、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其中,投资收益189.14亿元,同比下滑40.84%。此外,利息、投行手续费净收入也同比下滑30%、27%以上。

财信证券分析师刘敏认为,2023年,中信证券各项业务受市场不利因素影响均承受一定压力,除自营业务外,公司经纪、资管、投行等轻资产业务均下滑。

除了中信证券,目前还有多家上市券商处于破净状态,其中包括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兴业证券等大型券商。

A股券商最先“破净”的,是海通证券(600837.SH)。2018年5月,海通证券抛出溢价增发方案,计划融资200亿元,随后又被剔出上证50指数成分股。同年5月30日,在大盘杀跌的情况下,该股跌破了每股净资产。

同年10月,中信证券股价一度跌破15元,但并未“破净”。也就是说,此次跌破净资产,是该股多年来少见的破净。

严监管对投行业务影响多大?

相对于被立案调查,监管、市场环境的变化,对券商带来的影响更大。

4月12日,国务院正式公布有关资本市场的新“国九条”。业内人士认为,新“国九条”在加强监管方面着墨颇多。比如,在发行监管方面要大幅提高上市标准。

从IPO数量和节奏的变化,就可以看出严监管对券商投行业务的影响,中信证券也不例外。

公开信息显示,沪深交易所自2月7日之后,就没有举行过上市委审议会议。业内预期,目前沪深两市300余家排队待审企业或都要适用新的上市门槛。根据正在征求意见的上市规则,主板和创业板将提高净利润、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和市值等指标,其中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创业板则要求不低于6000万元。门槛提升后,目前排队待审企业预计将有部分不再满足上市要求。同时,科创板也将提高对科创属性的认定标准。

中信证券年报显示,股权融资业务方面,2023年公司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140单,主承销规模2779.13亿元(现金类及资产类),同比下降26.15%,市场份额24.5%。其中,公司完成IPO项目34单,主承销规模500.33亿元,同比下降66.61%,市场份额由2022年的25.53%下降至14.03%;再融资项目106单,主承销规模2278.80亿元,小幅下降0.61%,市场份额由2022年的20.93%上升至29.29%。

投行业务合规方面,严监管趋势下,2023年中信证券收到的投行业务罚单明显增加。其中,在西藏华钰矿业股份有限公司IPO保荐项目以及航天通信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智慧海派科技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项目中,中信证券均存在业务违规行为,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或采取监管谈话等措施。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发布于 2025-07-10 15:05
收藏
1
上一篇:四川长虹股价飙升,业界热议,是时候抛售了吗? 下一篇:海通证券破净领衔,13家券商股价跌幅超20%,今年市场调整下的券商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