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解读,预定利率下调助力保险业基本面提升,权益投资扩容稳定收益波动
国信证券的这份研究报告指出,预定利率的下调对保险业的基本面改善具有催化作用,并且权益投资的扩容有助于平滑收益波动。以下是这一观点的详细分析:
1. "预定利率下调":
- 预定利率是指保险公司承诺支付给保单持有人的利率。下调预定利率意味着保险公司支付给保单持有人的回报将降低。
- 预定利率下调对保险业的影响:
- "成本降低":预定利率下调有助于降低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从而提高其盈利能力。
- "产品竞争力提升":预定利率下调后,保险产品的收益更具吸引力,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权益投资扩容":
- 权益投资是指保险公司将资金投资于股票、债券等权益类资产。
- 权益投资扩容对保险业的影响:
- "收益提升":权益投资通常具有更高的收益潜力,有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
- "收益波动平滑":通过分散投资于不同类型的权益资产,保险公司可以降低收益波动,实现收益的平滑。
3. "综合影响":
- 预定利率下调和权益投资扩容对保险业的影响是相互关联的。
- 预定利率下调有助于降低负债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而权益投资扩容则有助于提高投资收益,实现收益的平滑。
- 因此,
相关内容:
国信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随着资管新规执行深入,预定利率相对较高的储蓄型保险吸引大量“存款搬家”资金涌入,推高相应险种的保费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截至2024年末,传统寿险占行业总保费收入的比例为56%,较2019年提升三个百分点。不同于侧重疾病保障功能的健康险,大多储蓄型保险具备更强的理财及投资属性,因此保单可实现的收益率成为保险公司负债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刚性负债成本与资产端收益持续下行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为应对此风险,监管持续引导行业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推动产品结构从"高保底刚兑"的增额终身寿险向"低保底+浮动收益"分红险转型。
负债端:监管引导持续下调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水平,动态降低利差损风险
2023年以来,在监管引导下,各险企多次下调预定利率水平,动态调降增量负债成本。该行主要基于一般寿险、分红险、万能险三类险种分析并计算每年增量负债成本,最后根据各险种的保费收入占比计算加权平均负债成本。根据测算,不考虑销售佣金等运营费用,该行认为2024年合计负债成本为2.56%,预计2025年至2027年分别为2.35%/2.28%/2.33%,整体负债成本保持下行态势。今年以来,长端利率维持低位,该行预计三季度最新研究值公布后,普通型产品预定利率或将下调至2.0%(降幅为50bp),分红险预定利率或将下调至1.75%(降幅为25bp)。
资产端:提高权益投资规模,OCI扩容增强收益稳定性
长端利率维持低位叠加IFRS9会计准则,险企面临固收资产收益下行及权益资产波动等压力。此外,优质非标投资下占比降显著,进一步加大险企资产端收益压力。在此背景下,权益投资结构性调整显著。险资持续聚焦高股息行业,加大OCI权益资产配置力度,在平滑投资波动的同时把握中长期稳定现金流。此外,行业通过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探索“长钱长投”模式以平滑波动。近年来保险资金股票配置占比有所提升。基于过去三年险资配置行为,该行分别测算了人身险行业及财险行业2025年至2027年的综合投资收益率。该行预计人身险未来三年综合投资收益率4.06%、3.93%、3.92%,财险为4.14%、3.98%、3.96%。
风险提示:保费收入不及预期;资本市场延续震荡;长端利率下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