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万亿资金涌入,大规模购买国债(政府债券)创历史新高!

10.4万亿资金涌入,大规模购买国债(政府债券)创历史新高!"/

10.4万亿人民币购买国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额,通常表明国家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资金,用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资。
国债是中央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务工具,对于投资者来说,国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低风险投资,因为它们由政府信用担保。对于国家来说,发行国债可以增加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为什么政府会购买如此大量的国债:
1. "财政刺激":在经济放缓或需要增加公共投资时,政府可能会通过购买国债来增加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增长。
2. "调节流动性":政府购买国债可以增加市场上的流动性,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
3. "降低利率":政府大量购买国债可能会降低市场利率,从而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
4. "实现政策目标":通过国债发行,政府可以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如调控通货膨胀、稳定汇率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数额需要经过严格的财政规划和审批程序,并且要确保国债的发行和购买符合国家的财政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国债的发行和持有也需要考虑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关内容:


这个周末,哨兵抽空研究了一个问题:银行的钱,流向了哪里?

哨兵还是统计了2019-2024年的数据,咱们以工商银行历年的年报为例。

看一下年报中,银行历年的资产运用,主要就是流向了6个方向——主要是贷款和投资。

下图是工商银行2024年年报的数据:

我们再来看2019到2024年的6年数据:

变化的主要就是三项,其中:

1)变化最明显的是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从11%降到了6.8%。

这是央行持续降准的结果。

2019 年至 2025 年 6月,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下调8.25 个百分点。

所以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这一指标,出现了明显的、持续的下滑。

2)央行降准,是希望银行能把钱给贷款贷出去,助力实体经济。

但是吧,从结果来看,客户贷款及垫款净额这一项,从54.2%上升到了56.6%,仅上升了2.4个百分点。

3)另一项变化更明显的是投资,从25.4%上升到了29%,上涨了3.6个百分点。


那银行的投资,是在干嘛呢?

其实就是在:买债券

看一下工商银行的数据,2024年,投资中的96.4%,就是买债券。

更具体的看,买的什么债券呢?

2024年,工商银行买的债券之中,76.4%是政府及中央银行债券,高达10.4万亿!

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在买国债和地方债。

咱们再看一下2019-2024年的数据变化:

2019年,工商银行的持有的政府及中央银行债券,在其持有的全部债券中的占比是69.8%;2024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76.4%。

同时,看看这几年的增速,可以明显的看出,工商银行在持续、大力度的买入政府债券!

而工商银行持有的政府及中央银行债券,在其资产中的占比,也在持续上升,从2019年的15.91%,上升到了21.35%。

工商银行如此操作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在楼市持续低迷以及经济...的情况下,贷款不好贷出去了,企业和个人的贷款意愿都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手里的钱没有地方去,只好去买国债了。

如果能把钱贷出去,那银行当然是愿意贷款的,毕竟,贷款的利率,是明显高于国债收益率的,但大家都不愿意贷款,那就只能被迫买国债。

同时,站在管理层的角度来看,现在的经济状况摆在那里,就是靠政府不断的增发国债,来给经济兜底的,国债也确实需要有人来买。

去年下半年,哨兵多次讲过一个道理,央妈在大规模的买入国债,这是在学日本。

但从上述数据来看,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等),早就已经在大量的买国债了。

不管是商业银行还是央行,持续且大量的买入国债,都是大势所趋。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你把钱存银行,银行也是会拿去买国债,还不如自己直接买国债,没有了中间商赚差价。

1年期的国债收益率,比银行1年期的定存利率还要高一些的……

发布于 2025-07-07 03:44
收藏
1
上一篇:低费率红利ETF大盘点,投资高收益的省钱秘籍 下一篇:超2万亿元逆回购本周到期,央行国债买卖公告“缺席”引发市场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