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投资退出天然碱资源合作,中盐化工能否接棒领航?
太湖投资退出天然碱资源合作,这对中盐化工来说可能是一个机遇,也可能是一个挑战。以下是对这一情况的分析:
1. "机遇":
- "资源掌控":太湖投资退出后,中盐化工可能会获得更多的资源掌控权,有利于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
- "合作拓展":中盐化工可以借此机会与其他企业建立更广泛的合作关系,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 "市场扩张":随着资源掌控的加强,中盐化工有望在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2. "挑战":
- "投资压力":中盐化工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投资压力,以弥补太湖投资退出带来的资源缺失。
- "技术挑战":若中盐化工缺乏相关技术,可能难以高效利用资源,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市场竞争":在资源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中盐化工需要应对来自其他企业的竞争压力。
总体来说,中盐化工能否扛起大旗,取决于其自身在资源掌控、技术实力、市场拓展等方面的表现。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加强资源整合":中盐化工应积极整合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提升技术实力":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资源开发、加工和利用的技术水平。
3. "拓展市场渠道":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4. "加强
相关内容:
中盐化工认为,这一举措将改善纯碱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值得关注的是,双方的合作是围绕内蒙古通辽地区的天然碱采矿权展开,而如今在中盐碱业拿下采矿权不到三日,太湖投资就退出,中盐化工全资控股独自开发。业内投资者担忧,背靠中石油的太湖投资退出,以中盐化工的体量能否顺利推进该天然碱矿的开发还有待观察。
中盐化工全资控股中盐碱业
资料显示,为获取内蒙古通辽地区的天然碱采矿权,太湖投资与中盐化工分别出资2040万元、1960万元,在2025年3月28日投资设立中盐碱业,其中太湖投资占股51%,中盐化工占股49%。太湖投资由中国石油实际控制。
2025年6月16日,中盐碱业参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地区天然碱采矿权竞拍,2025年6月17日,收到通辽市自然资源局《成交确认书》,中盐碱业以68.09亿元竞得该采矿权,首次出让期限30年。
标的天然碱采矿区占地28.85平方公里,勘查出的矿种有天然碱、共生矿种盐等,其中,天然碱矿物量达14.47亿吨(含盐量≤9.54%的资源量为5.21亿吨,共伴生天然碱矿物量9.26亿吨)。
在获得上述采矿权的第三天,6月19日,中盐化工就公告披露,经股东双方友好协商,公司拟同意太湖投资通过减资退出其在中盐碱业的全部股权及相关权益。减资后,中盐化工将持有中盐碱业100%的股权,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减资事项实施后,后续关于天然碱资源相关投资将由中盐化工全资子公司完成。
“中盐化工本次收购中盐碱业,中盐碱业减资后,成为中盐化工全资子公司,构成资产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不会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变更。后续公司将支持中盐碱业开展天然碱资源开采、加工等事项,中盐化工将加快该天然碱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中盐化工表示。
布局天然碱改善纯碱产业结构
资料显示,中盐化工是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重要化工企业和上市公司,主营以纯碱、烧碱、PVC、糊树脂、氯化铵为代表的基础化工产品;以金属钠、氯酸钠、三氯异氰尿酸等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品等。其纯碱产能390万吨,为国内第三大纯碱生产企业。旗下生产的“阿瑞美”牌食用纯碱是国内首家通过认证的食用碱品牌。
尽管产品线丰富,但其主营业务纯碱产能的新建、扩建合成装置受到严格的政策限制,天然碱不受产业政策限制。而中盐化工收购上述天然碱采矿权更深的意义在于改善其纯碱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天然碱相较于合成碱优势明显,具有更低的能耗、成本和绿色环保优势,将逐步成为纯碱行业主流。中盐碱业竞拍的天然碱采矿权现为国内发现储量最大的天然碱资源。公司目前在氨碱法、联碱法工艺均有布局,天然碱法较合成法纯碱生产在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发展天然碱产业,能够有效优化公司纯碱产品结构。”中盐化工称。
中盐化工能否扛起大旗?
作为重要出资方及大股东,太湖投资在采矿权到手不到三天就选择减资退出,让不少投资者感到诧异。中盐化工1月公告中还称,天然碱资源获取成功后,将根据开发建设天然碱及盐、油气资源建设开发项目资金需要,双方股东按股权比例对合资公司增资,中盐碱业的董事会和经理层等人员也由双方股东共同提名。
如今,这一规划成泡影。对于太湖投资的退出,业内有观点认为,其背靠中石油,资金实力没问题,但如今中盐化工一家独揽天然碱采矿权,其能力能否扛起大旗?
从近三年业绩来看,中盐化工业绩承压,一路滑坡。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该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0.5亿元、162.6亿元、128.9亿元,归母净利润18.65亿元、11.88亿元、5.19亿元。
从行业看,中盐化工在2024年年报中提及,2024年国内纯碱总产能约3838万吨,其中氨碱法产能1355万吨,天然碱产能650万吨,联碱法产能1793万吨,ADC发泡剂副产工艺产能40万吨。“国内纯碱产能大幅提升,下游随着房地产回暖较慢,浮法玻璃对纯碱需求逐步缩减;光伏产业产能过剩,需求萎缩。整体需求端呈现逐步萎缩的态势,纯碱售价下降。”
在此背景下,中盐化工独揽天然碱采矿权进行开发能否顺利进行?中盐化工持乐观态度,称中盐碱业本次竞拍天然碱采矿权资金68.09亿元,后续开发建设天然碱项目预计投资规模较大,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8.65%,虽然处于行业较低水平,具备较强的中长期偿债能力,但仍需警惕资产负债率上升给公司未来生产经营带来压力的风险。在资金方面,公司将制定详细的融资方案,采用多元化筹资方式,包括引进战略投资者、使用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及资本市场筹资等方式,确保项目资金投入。
此外,中盐化工还表示,项目建设规模大,公司将采用新工艺、 新技术、新设备,可能存在建设周期较长等问题。但公司及中盐碱业将借助中盐集团及外部专业技术力量,制定科学的开发利用方案,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应用提升生产效率,加大绿电使用比例及节能降碳技术应用,全方位降低运行成本,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产见效。
对于天然碱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展及融资方案等问题,6月24日,新京报记者致电中盐化工,接电人员表示,刚拿下采矿权,开发利用尚未有进一步进展,目前已有相关的融资计划,但不方便透露。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