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故事,中国银行拒给老人取“看病钱”,反获表扬信背后的真相?!
"金融故事:中国银行:银行不给老人取“看病钱”,事后竟收到了表扬信?!"
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中国银行的一家分行里发生了一件看似不合常理的事情。一位年迈的老人拿着一张存折,希望能取出自己辛苦攒下的“看病钱”。然而,当银行工作人员了解到老人的情况后,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老人名叫张大爷,已经年过古稀。他一直患有慢性病,每个月都需要花费不少钱购买药物。由于身体原因,张大爷无法外出工作,生活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和儿女的微薄收入。为了应对未来的医疗费用,张大爷在年轻时就开始节衣缩食,将一部分积蓄存入了中国银行。
这一天,张大爷来到银行,希望能取出存折里的钱用于看病。然而,当工作人员打开存折查看余额时,却发现里面的钱远远没有张大爷所期望的那么多。原来,在张大爷不知情的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曾多次误将他的存款用于还清了他名下的贷款。
得知这一情况后,张大爷感到十分焦急,因为他急需这笔钱来支付医疗费用。然而,银行工作人员并没有简单地将钱退还给张大爷,而是决定暂时不让他取出这笔钱。
“张大爷,您的情况我们了解,但我们担心这笔钱一旦取出,您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消费,导致后续的医疗费用无法保障。”银行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张大爷解释。
张大爷听后,虽然心中
相关内容:
金融故事一位老人来银行取大额“看病钱”急用却遭拒绝即使不顾利息损失也未得到银行工作人员的“通融”真相扑朔迷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近日,六十多岁的周阿姨手里攥着一张20万元的大额存单,神色匆匆地推开了中国银行嘉兴王江泾支行营业厅的大门,要办理取现业务。
“阿姨,您的存单还没有到期,方便问一下这笔钱您要做什么用吗?”支行综合柜员在仔细察看存单后,不解地问。
“那个,我看病,急用,麻烦快点办理!”周阿姨大声。
综合柜员心里泛起了嘀咕,现在看病大多是电子支付,即便使用现金也不会是这么大的金额。心有疑虑之下,综合柜员再次提醒:“阿姨,现在支取,估算大概会损失6000多元利息,太可惜了,要不问问家人有没有其他活期资金先用?”
“没关系的,这点利息我理财投资能赚回来!你赶紧办就是了。”周阿姨催促道。听到周阿姨前后不一的表述,综合柜员顿生警觉,立即报告支行内控副行长,请求协助劝阻。
在接下来的沟通中,周阿姨的表情越来越不自然,态度逐渐强硬。内控副行长由此判断,周阿姨大概率是遭遇了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为了稳定周阿姨的情绪,内控副行长答应可以办理取现,但由于网点库存不足,可以预约第二天来支取现金。周阿姨离开后,内控副行长立即联系王江泾派出所,报告了周阿姨的情况和联系方式,申请反诈专员协助处理。
第二天,周阿姨来到网点后,大堂经理迅速联系反诈民警请求协助。等待期间,大堂经理与周阿姨保持沟通,推荐其投资正规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也不低,但周阿姨不为所动。
不久,反诈民警赶到,与大堂经理共同劝说周阿姨,详细分析了诈骗手段和可能面临的严重损失,告诉周阿姨取现金类投资诈骗就是不法分子为了不留下资金转移的记录,为警方侦测制造障碍,后期很可能签订虚假的“投资协议”,最终血本无归。
在两人的不断劝说下,周阿姨渐渐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终于吐露实情。
原来,周阿姨有个“朋友”向她推荐了纺织生意,承诺投资20万元,每年的收益能达到数万元,远高于银行存款利息。但他只要现金,而且这个生意要保密,不能让别人知道,否则就会失去商机挣不到钱。
最终,周阿姨放弃了支取大额存单,对支行和民警的及时劝阻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银行嘉兴王江泾支行收到表扬信
“中国银行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方面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协助我们避免一起较大金额诈骗案件的发生。”不久后,支行收到了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的表扬信,对支行工作人员的机智表现予以表扬。
内容来源:中国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