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拒老人取款反获表扬信,看病钱困境引热议!
这种情况下,银行可能采取了某种特别的服务措施,或者是在处理某项事务时表现出了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尊重,从而得到了表扬信。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情况:
1. "贴心服务":银行可能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的取款方式,比如通过手机银行、自助服务终端等,避免了老人在银行排队等候的麻烦。
2. "特殊情况处理":老人可能因为健康原因,无法亲自前往银行办理业务。银行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提供上门服务,确保老人能够及时获得“看病钱”。
3. "高效沟通":银行在处理老人取款请求时,展现了高效和周到的沟通,使得老人感到满意。
4. "人性化关怀":银行在服务过程中,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比如提供轮椅、优先服务等。
5. "正面宣传":银行可能通过这封信向外界展示了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形象,以此提升品牌形象。
总之,银行收到表扬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关键在于他们为老年人提供了优质、贴心的服务。这样的行为值得肯定和推广。
相关内容: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一位老人来银行
取大额“看病钱”急用却遭拒绝
即使不顾利息损失
也未得到银行工作人员的“通融”
真相扑朔迷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近日,六十多岁的周阿姨手里攥着一张20万元的大额存单,神色匆匆地推开了中国银行嘉兴王江泾支行营业厅的大门,要办理取现业务。
“阿姨,您的存单还没有到期,方便问一下这笔钱您要做什么用吗?”支行综合柜员何迈在仔细察看存单后,不解地问。
“那个,我看病,急用,麻烦快点办理!”周阿姨大声。
何迈心里泛起了嘀咕,现在看病大多是电子支付,即便使用现金也不会是这么大的金额。心有疑虑之下,何迈再次提醒:“阿姨,现在支取,估算大概会损失6000多元利息,太可惜了,要不问问家人有没有其他活期资金先用?”
“没关系的,这点利息我理财投资能赚回来!你赶紧办就是了。”周阿姨催促道。听到周阿姨前后不一的表述,何迈顿生警觉,立即报告支行内控副行长徐名伟,请求协助劝阻。
在接下来的沟通中,周阿姨的表情越来越不自然,态度逐渐强硬。徐名伟由此判断,周阿姨大概率是遭遇了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为了稳定周阿姨的情绪,徐名伟答应可以办理取现,但由于网点库存不足,可以预约第二天来支取现金。周阿姨离开后,徐名伟立即联系王江泾派出所,报告了周阿姨的情况和联系方式,申请反诈专员协助处理。
第二天,周阿姨来到网点后,大堂经理吴玲玲迅速联系反诈民警请求协助。等待期间,吴玲玲与周阿姨保持沟通,推荐其投资正规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也不低,但周阿姨不为所动。
不久,反诈民警赶到,与吴玲玲共同劝说周阿姨,详细分析了诈骗手段和可能面临的严重损失,告诉周阿姨取现金类投资诈骗就是不法分子为了不留下资金转移的记录,为警方侦测制造障碍,后期很可能签订虚假的“投资协议”,最终血本无归。
在两人的不断劝说下,周阿姨渐渐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终于吐露实情。
原来,周阿姨有个“朋友”向她推荐了纺织生意,承诺投资20万元,每年的收益能达到数万元,远高于银行存款利息。但他只要现金,而且这个生意要保密,不能让别人知道,否则就会失去商机挣不到钱。
最终,周阿姨放弃了支取大额存单,对支行和民警的及时劝阻表示衷心感谢。

“贵行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方面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协助我们避免一起较大金额诈骗案件的发生。”不久后,支行收到了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的表扬信,对该行员工吴玲玲、何迈、徐名伟的机智表现予以表扬。
内容来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微信公众号
编辑 韩业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